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涅高兹通过自身的钢琴艺术实践逡巡于"一般钢琴家"与"一个完善的人"之间,将音乐与文化、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钢琴教学思想。这种在音乐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中审视某种艺术形态的研究路径,在西方已受到诸多学科领域及学者的关注,涅高兹将这一研究路径与钢琴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路,无疑为当代钢琴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启示。

  • 标签: 涅高兹 音乐 文化 钢琴教育
  • 简介:本文对柴科夫斯基在彼得堡帝国法律学院度过的少年生活,作了生动的记述,揭示了当时彼得堡音乐生活和学校的贵族教育,对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生涯和思想、创作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以主要篇幅深入论述了:少年时期柴科夫斯基在社会、家庭环境和自己独特的心理历程中所形成的性格特征,与他音乐中“热情而激越的情感主义”,充满人情味、人性美的抒情风格,孤寂忧郁的情调以至惊心动魄的悲剧性之间,所存在的深刻联系。

  • 标签: 俄罗斯音乐史 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的生活与创作的联系 柴科夫斯的创作风格
  • 简介:从物质—制度—思想的文化三分角度来看,作曲人才的培养和形成包括三方面因素,即创作材料、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共同课的讲授内容应以中国民间音乐的构成材料为主,发展手法和相关思想为辅;学习方式应以感性的音乐实体(音响或音像形式)的视听记忆及模唱等实际操作为主,理性的文字知识的了解为辅。按系分班的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方向。在该课针对作曲系的教学中,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内部分析应以简驭繁地突出风格分析,外部分析应对比其与古今中外其他重要的相关音乐的异同。还可采用模写——中国民间音乐的风格模仿写作的实践形式。

  • 标签: 创作材料 创作方法 创作思想 作曲人才培养 分系教学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发表已经整整50周年了。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虽然,国情各个时期不尽相同,然而这篇“讲话”的思想内容与精神实质,却一直闪烁着它的灿烂光辉。我第一次学习“讲话”是在1948年5月,当时是我参加革命工作不久,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那时学习“讲话”,结合斗争现实,所受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精神实质 讲话 石油工人 解放战争时期 作曲家
  • 简介:马列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随着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进步,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高校“两课”教学理应作相应的变革,以便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政治教育功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特别是我们艺术院校的“两课”教学至今没有摆脱被动局面,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群众“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犹如在茫茫大海中亮起了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为我们高校“两课”改革指点了迷津。笔者认为,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上述原则,改变现有教材的体系结构,使教学内容少而精,这正是根本改善艺术院校“两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艺术院校 马列理论 少而精 思想道德观念 政治教育功能 教学内容
  • 简介:R·舒曼的《妇女爱情与生活》.以浪漫主义的艺术生活和生动的音乐语言讲述了一位妇女“恋爱——结婚——生子——亡夫”的情感经历。乐曲不仅在内容与形式关系上打破了协调和统一,而且在情感内容的表达上也打破了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从而显示出舒曼所追求的美已不再是古典主义音乐客观、静穆的美,并将音乐情感的主体作为音乐审美本质的情感论音乐美学的审美特征。

  • 标签: 舒曼 《妇女爱情与生活》 音乐美学
  • 简介:2001年12月11日至12日,赵宋光学术思想研讨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内蒙、香港、日本等地,大多为哲学、美学、音乐学界知名学者。赵宋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他的研究跨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领域,涉及哲学、美学、教育学、人类学、心理学、数学、天文学、水利学和音乐学中和声学、律学、音乐美学、音乐形态学、音乐教育学等十几门学科。

  • 标签: 星海音乐学院 2001年 赵宋光 学术思想 研讨会 哲学
  • 简介:国民教育序列中大学阶段电子管风琴演奏教育在国内开展已近三十年,在这期间,此专门化有如星星之火,数年间便将火种洒遍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迄今,我国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教育在规模上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总体来说,人才培养的质量发展却并不均衡。优势教学资源集中在少数专业院校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各非专门艺术院校的师资一般皆来自于专业院校,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学习阶段并未接触到系统的教学纲领、理论、方法的制订与实施。在这一背景下,其走上工作岗位后,仅以传递知识为目的展开教学,而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思想、理论则缺乏相关认识。基于这种现象,笔者将沈阳音乐学院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课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的几点宏观思想总结出来以飨读者,促进电子管风琴演奏学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 标签: 教学大纲 电子管风琴 演奏 思想
  • 简介:大家好!老志诚(1911-2006)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五个年头了。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怀念他、纪念他,心里感慨很多。我原来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前身老"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年青教师,当时老先生是"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院级领导,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 标签: 音乐思想 学术研讨会 百年诞辰 纪念 中国音乐学院 师范学院
  • 简介:文章在“律源、律度、律数、律历”四个维度的认识框架下,对《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律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吕氏春秋》《淮南子》律学理论的四个维度,是一种内在的思维结构,相互之间互为前提、密不可分。文章把《吕氏春秋》《淮南子》律学思想的“四维”特征表达为“律源自然”、“律度适度”、“律数趋匀”、“律历合一”,同时认为这“四维”特征的理论基础都可以追溯到“自然”,因而将两书律学思维的本质特征表达为“律依自然”。

  • 标签: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律源 律度 律数 律历
  • 简介:先秦至汉初关于五音与十二律的记载,有《管子》、《国语》、《吕氏春秋》、《放马滩秦简》、《礼记月令》、《淮南子》、《汉书》等文献,而其中有关三分损益法的最为典型的材料要数《管子》记载的五音与《吕氏春秋》记载的十二律。从上述系列文献中可见先秦至汉初五声、十二律的生律法与古代先民的阴阳五行宇宙观相联系,并有其系统、深厚的思想基础。本文将本着以“古人的思想研究古代”的宗旨,依据已有的古代哲学研究成果,探寻五声、十二律生律法的思想依据,为古代乐律文献的解读提供一个可以尝试的思维方法。

  • 标签: 先秦 汉初 阴阳 五行 分畛 合流
  • 简介:在萧友梅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国音乐向何处去"这一历史性诘问始终萦绕在音乐家的心头,如何认识和处理中西关系成为诸多战略命题的核心。萧友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之深厚学养和开放性国际视野,自觉承担起思考现实、研究对策和谋划未来的历史使命,为后世音乐家的继续前行开辟了道路。将萧友梅称之为"我国新音乐发展战略的设计师和先行者",确属实至名归。

  • 标签: 萧友梅 新音乐 音乐思想 音乐创作 音乐教育 发展战略
  • 简介: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国参会的专家、学者:赵宋光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哲学、美学、音乐学前沿成果报告会今天开幕了.我代表星海音乐学院领导,热烈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盛会.并衷心祝贺会议顺利召开.

  • 标签: 2001年 赵宋光 学术思想 研讨会 哲学 美学
  • 简介:2001年12月中旬,正值北方大雪纷飞的严冬,地处南国的广州乐界却迎来了两个相继召开的学术盛会--赵宋光学术思想研讨会和哲学、美学、音乐学前沿成果报告会.

  • 标签: 广州市 学术活动 学术思想 赵宋光 音乐学 哲学
  • 简介:本文认为,当《吕氏春秋》对“适”的概念从“行适”、“心适”、“音适”这三个方面作具体的概念界定时,就已经将一种认识音乐存在的思维模式(甚至文化模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从学理的角度看,其概念界定和区分本身,已经具备从“行为、形态、观念”三要素来认识音乐的理论特征,这正是“乐本体”思维模式在两千多年前的具体呈现。本文还认为,在《吕氏春秋》的天道自然观中,音乐的产生具有数理基础和物质基础这两个基础,并指出,《大乐》、《适音》诸篇中使用的“和”、“适”这两个概念,都是为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法则而设定的概念,具有不同以往的音乐哲学思维高度。

  • 标签: “乐本体”思维模式 吕氏春秋 秦汉道家音乐思想 行适 心适 音适
  • 简介:自上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将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真正引入学术殿堂以来,追本溯源、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古代戏剧的艺术特性和源流演变,解码戏剧艺术形态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透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情思和审美心理,启迪当下戏剧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发展,成为了近百年来历代中国戏剧研究者共同的学术诉求。

  • 标签: 中国戏剧 学术思想 古代戏剧 戏剧研究 中山大学 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