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贵州文史丛刊》2012年第1期刊发陈德远先生《挽王天培不是刘莘园先生所作》一文中,认为《辛亥革命老人刘莘园遗稿》(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关于挽王天培:"功在定黔、罪在定黔、乱世为人真不昜;朝言革命、暮言革命、先生结局竟如斯"一,非刘莘园所作。认定为陈廷棻先生撰。我们认为陈德远先生所论是错的,陈廷棻根本不了解刘莘园与王天培交情演变,不了解刘、王之间既有长期的同学情谊,又有较多的恩怨,还有对黔省政局的不同看法。陈廷棻不可能写出如上述的挽联。

  • 标签: 辛亥革命 老人 人民出版社 贵州 乱世
  • 简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一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这个国家向哪方面发展,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教育为本 民国时期 地方官 县长 宁夏 乱世
  • 简介:募捐助学的县长杨力雄杨力雄,1912生于甘肃皋兰。早年在皋兰县高等小学堂读书,1926年小学毕业后正赶上冯玉祥在兰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就考到讲习所里学习,成为讲习所年龄最小的学员。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农民运动讲习所被迫解散,杨力雄又考入兰州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甘肃民国日报社工作,担任报社本省新闻、国内外新闻编辑。由于杨力雄文字功底好,思想敏锐,不久就承担了报社社论的撰写工作。

  • 标签: 民国时期 农民运动讲习所 县长 地方官 教育 宁夏
  • 简介: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诗人、书法家刘东父先生创作诗词颇多,哲嗣锋晋学长为之编辑成.四川师大教授王文才师作称赞东父先生:"家学渊源,恪守躬行."论曰:"翁之诗本乎性情,无矫饰适俗之作.于国于民,情思流溢;亲朋离合,悲欢成咏.名园胜地则流连吟赏,对酒看花乃兴寄于物,莫不以真诚出之,如其为人.""法度俨然,而新声寓焉."东父先生的诗词以美好的艺术形式反映时代特色,表达对国家,对人民,对亲友,对社会,对环境,对生物,对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观察、体验和感想,富珍如海,蕴玉似山,可供后人"每次作一意求之",作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以为今天增进优良道德文章修养的借鉴.

  • 标签: 刘东父 诗歌 律联 艺术特色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会稽山地区的香榧树群是第三纪古生物孑遗,围绕着香榧树的果实香榧子,形成了种种传说、故事、歌谣、谚语、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承载、体现、延续了农耕文明条件下会稽山周边地区世居农民、手工业者等人群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理想,并在一定程度上穿越时空,传承了上千年之久而不衰,时至今日,成为当今现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这笔文化遗产的发掘,为碎片化了的古“越文化”展露出了一片新的景观。调查发现,香榧传说在其传承传播中形成了一个以会稽山周边地区(如诸暨、绍兴、嵊州、东阳等)为中心,包括范围更大一些的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等一些地区在内的传说圈。香榧传说是继人参传说、葫芦传说之后,被发掘现世的第三个“中华人文瓜果”传说。在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同时,对香榧传说在科学理念指导之下的普查和忠实记录,是“活态保护”re#l-的另一种必要手段。

  • 标签: 越系文化 香榧 传说群
  • 简介:《十批判书》真的抄袭了《先秦诸子年》?──评余英时的《互校记》翟清福[编者按]我们在这里发表翟清福先生的《〈十批判书〉真的抄袭了〈先秦诸子年〉?──评余英时的〈互校记〉》一文,是为了有助于弄清楚"一桩学术公案"。郭沫若和钱穆两位前辈都是我们尊敬的...

  • 标签: 余英时 郭沫若 先秦诸子 梁启超 十批判书 《读书后》
  • 简介:前言宋湘(1757—1827)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创乐村象湖坪)人。提起宋湘,熟悉清代历史的文史界人士,大概只知道宋湘是清中叶后期颇负盛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这一定论有史书为证:“湘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为真才子。”

  • 标签: 宋湘 收集整理 照应 语音 词性 遗存
  • 简介:山西省汾西县后加楼《陈氏族谱》经编修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全体陈氏族人的大力支持,历经三载,大功告成,认真品读,顿觉眼前一亮,这不仅是我县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更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不仅体现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一部彰显姓氏文化精髓的上乘之作,可喜可贺。家谱,是撑起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

  • 标签: 姓氏文化 山西省 陈氏 品读 族谱 文化研究
  • 简介:自2009年9月下旬开始.云霄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用2个月的时问.通过客家祖居地田野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族谱与历史资料典籍,对县境内客家民4个居住乡(场)现状与历史做了初步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其居住人口、渊源播居、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情况。

  • 标签: 田野调查 客家民系 客家人 例证 漳州 历史资料
  • 简介:本文在以往汉人宗族家族研究与评述基础上,关注了非汉视域的大家族及其研究,以史学、民族学与汉人类学三维度,分析汉与非汉宗族家族研究及其分支阈径,主要为:中国史学本体与人类学本体的历史人类学之家族宗族研究;西欧汉学与西欧汉学脉络的汉人类学宗族研究;中东欧民族学与历史民族学脉络的非汉族体大家族研究。

  • 标签: 汉与非汉 宗族家族 研究阈径 史学本体 人类学本体
  • 简介:〔一〕一帖“清茶一杯,敬请光临”的“三书店50年纪念聚会”的请柬,曾吸引了来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有关领导同志、三联谊会仲秋元等老同志、沪港三领导人、作者与读者、出版界同行及合作单位负责人等200余来宾雅聚一堂”。10月23...

  • 标签: 联书 读者服务 跨世纪 邹韬奋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学术文化
  • 简介:2013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客家博物馆、大埔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埔县博物馆等单位对大埔余里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至2014年1月初,发掘工作告一段落。此次工作发现并揭露了龙窑、房址、土灶、辘轳坑、柱洞、灰坑等遗迹,出土大批窑具和瓷器标本。这个发现不仅填补了大埔地区明代窑业遗存的空白,而且丰富了广东地区陶瓷文化的内涵,为进一步的学术探讨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 标签: 古窑址 大埔县 明代 三河镇 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瓷
  • 简介:本文以墨江县珠镇克曼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解读哈尼族碧约支系传统服饰的款式、色彩、饰物、纹样的文化意义及蕴含价值。作者认为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

  • 标签: 服饰 款式 色彩 饰物 纹样 价值
  • 简介:今年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访英,在英国国会演讲中强调中国文化和英国之间,有不少共通的成分,如“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治思想自古有之,两千多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

  • 标签: 青年论坛 文化交流 文化冲突 浙江省 中国文化 法治思想
  • 简介:由于身处中国复杂的内战环境之中,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华活动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国共两党从各自利益出发,在战后初期欢迎总援华,但此后又不约而同地对联总提出批评,从而导致一种“殊途同归”现象的出现。国民政府对联总的救济数额和救济物资的分配方案不满,同时并不希望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公平地获得救济物资。中共则始终对联总抱有戒心,既将其视作统战争取的对象,又认为总本质上是美国扶蒋反共的工具。

  • 标签: 国民党 共产党 联总 殊途同归
  • 简介:刘桂生教授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他从1950年开始,一直在清华大学求学和工作。近日,笔者采访了刘教授,请他谈了对清华大学文科,尤其是历史的学术思想和学风的认识和体会。下面就详细地介绍一下采访的有关内容。

  • 标签: 学术思想 清华大学 历史系 学风 访谈录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