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础设施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动态系统,随服务对象不同,基础设施具有不同概念和内涵.城市和乡村,都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持续文化、经济建设,而形成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关系分析模型,研究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机理.

  • 标签: 基础设施 城乡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关系 安康
  • 简介:在回顾国内外心理契约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自制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在成都、西安、昆明、重庆、深圳、杭州、上海和北京8个城市,针对在酒店、旅行社、餐饮等40家旅游企业中消费1000名旅游消费者展开调查,旨在探讨旅游企业旅游消费者之间心理契约维度及其关系。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两个部分——"旅游企业责任"和"旅游消费者责任"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旅游企业旅游消费者心理契约是由交易型契约和关系型契约构成二维结构理论假设。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旅游企业旅游消费者心理契约两个维度之间相互关系。

  • 标签: 旅游企业 旅游消费者 心理契约
  • 简介:伴随改革开放和旅游业发展,中国现代旅游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不寻常30年。回顾发展,这一历程可概括为3个阶段——1978—1987年探索奠基阶段、1988—1997年发展深化阶段、1998~2008年繁荣困惑阶段;其特征规律可以总结为5个坚持——坚持扎根实践推进旅游研究;坚持综合性、跨学科推进旅游研究;坚持科教结合推进旅游研究;坚持国际合作推进旅游研究;坚持广聚民间智慧推进旅游研究。遵循发展规律、立足现实问题、凝聚学人力量,必将创造旅游研究辉煌。

  • 标签: 旅游研究 改革开放30年 阶段 特征 规律
  • 简介:本文首先运用遥感GIS技术,选取岸线前沿水深、岸线稳定性、岸前航道水域宽度和后方陆域场地宽度4项指标对安徽巢湖沿江岸线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安徽长江巢湖段一、二级岸线比例高,适合建港和发展工业、仓储岸线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其次在GIS平台上摸清了岸线资源利用情况,确定了各级岸线资源空间分布功能划分。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巢湖沿江港口建设总体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最后给出了长江巢湖段岸线开发港口发展对策建议。

  • 标签: 岸线资源 评价 港口发展 巢湖
  • 简介:边疆学原理研究是建构边疆学基础性工作,其前提是将研究工作做恰当设置。所谓原理研究,不是边疆学原理完成式而是进行式,即使是一般性地名词以及词组阐释,也不等于边疆学学科原理研究。原理应该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得出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又在实践中反复得到了证实,才为规律性认识;研究学科原理,是为了找出原理或提出原理一种门径方法论。边疆学原理与其原理研究,应该是先有大量研究,其后才有原理提出,这是一个需要审慎对待学术过程。

  • 标签: 边疆 边疆研究 边疆学原理 边疆学学科
  • 简介: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0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σ趋同,在1990-1999年期间则没有出现σ趋同,却表现为分异.与此相对应,1978-1990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也发生了β趋同,趋同速度在2.2%以上.这个速度与国外学者关于β趋同速度在2%左右结论相接近.但是,1990-1999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β趋同系数却为正值,表明这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β趋同,而是出现了分异.就1978-1999年总体情况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β趋同,不过β趋同速度很小,只略高于0.9%.在1978-1999年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俱乐部趋同现象.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国家区域政策还必须根据变化了区域经济格局,采取有针对分区调控措施,才能够有效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标签: 区域经济增长 趋同 分异 Σ趋同 Β趋同 俱乐部趋同
  • 简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研究经历了学科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不寻常30年,旅游业发展面临新一轮转型升级,旅游研究进入了关键转型期。对现有材料梳理发现,目前旅游研究还存在团队研发平台较少、创新资源投入欠缺、国际化发展不够、理论核心不强、研发动力不足、理论滞后于实践、学科地位未被充分认可等问题。未来旅游研究应整合旅游研究学界资源、加强基础研究、构建合作平台、推进国际化进程、探索创新研究模式,努力建设并提高学科地位,构建国家旅游研究新体系、新格局。

  • 标签: 旅游研究 改革开放30年 成就 挑战 使命
  • 简介:本文是一篇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综述,在回顾旅游目的地意象内涵结构、形成过程研究基础上,提出:旅游目的地意象时空变迁规律研究是旅游目的地意象理论发展未来,而景观设计、创意策划和信息传播则是旅游目的地意象应用方向;我国学者还应重视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汲取营养,积极开展中西贯通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

  • 标签: 旅游目的地 意象 研究进展
  • 简介:在理解转型中国城市区域发展时,管治理念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理论框架。管治研究与其他关于政府研究不同,它强调政府市民社会以及市场互动关系,探讨政府角色定位和市民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本文综述十余年来内地以及港澳人文地理学者主要研究成果,适当结合国内其他社会学科有关研究,回顾管治研究发展,追踪其前沿,以期对我国管治研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首先回顾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管治研究被引入我国人文地理学界以来,其兴起和进展两个阶段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以及存在问题。文章接着围绕尺度概念,对当下各相关学科在管治领域研究做了横向比较,指出人文地理学在管治研究中从尺度切入优势。进一步地,文章介绍了管治研究一个新探索一协作管治。文章指出,无论是城市还是区域尺度,地理学界对于“管治”研究可以继续有所贡献。

  • 标签: 管治 尺度 协作管治 人文地理学
  • 简介:大多数传统村落不仅传承了中华农耕文明,还保留了一批乡土建筑,其历史文化价值不是单一属性,它们而是像城市一样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通过比较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神溪村及其所在历史文化名城浑源县在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层面的关联性,让我们更深入地关注到传统村落价值多元性以及空间物质载体以外更丰富文化内涵,进一步探索对传统村落价值认知方法。

  • 标签: 传统村落 浑源古城 神溪村 历史文化价值 价值关联
  • 简介:通过近3年内有过国内旅游经验城镇居民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对近3年内未出游城镇居民旅游障碍和目的地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文章以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在全国15个城市发放250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296份,其中近期内未出游城镇居民问卷639份,然后以近期内出游者样本作为对照组,利用对比分析和非参数Ridit分析等方法分析近期内未出游者,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时间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和旅游意识因素构成近期内未出游者主要旅游障碍;(2)相比近期内出游者,近期内未出游者经济因素、身体因素和旅游意识因素障碍性更强;(3)近期内未出游者目的地选择因素按偏好程度可以划分为6个层次,其中旅游安全和目的地环境是最重要因素,但相比于近期内出游者,旅游总费用和目的地环境条件(包括餐饮、交通等)对该群体影响更大,而核心吸引物优劣影响则较小。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拓展策略。

  • 标签: 近期内未出游者 旅游障碍 目的地选择偏好
  • 简介:城市群是国际竞争基本单位,科学地测量城市群产业结构分工程度,具有十分重要实践意义。针对相似系数法和区位法等传统度量方法不足,首次提出了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区域产业结构,不仅可以测度两地区产业结构总体相似程度,而且还能反映地区产业专业化、比较优势和区域分工程度,可以定量地测度两地区产业总体相似性。两地区不同产业相似性。

  • 标签: 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与分工 城市群
  • 简介:以网络分析为基础。使用节点连通性和可达性等指标。评价研究甘肃省交通网络以及交通网络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内在关系,提出了平均经济——网络直径概念、功能及其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连通性和可达性指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相关性,且跨区域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大于仅邻域交通对区域经济发晨贡献率;使用节点连通性和可达性指标可界定出各区域经济之间空间相互作用范围,为整个区域交通规划和经济区划提供有力科学依据;甘肃省交通呈聚团模式,具有空间自相关性。

  • 标签: GIS 网络分析 连通性 可达性 甘肃省
  • 简介:老区县域经济市场分析评价俗话说“郡县富,则天下治”。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县域经济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同时,县域经济不是封闭“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约束,

  • 标签: 县域经济 老区 区县 部门 战略研究 比较优势
  • 简介:当前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类社会矛盾呈现多发趋势,传统社会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矛盾化解方式出现了不同程度困境,探求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十分迫切。杭州市社会矛盾“大调解”化解机制建设作为一项新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充分体现了政府社会力量有效协同,也取得了良好绩效。分析其制度要素组成,挖掘其内在运行逻辑,剖析其制度不足,并提出相应制度改进措施,对这一制度可持续发展及其在横向、纵向再复制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基层矛盾化解 政府 社会协同 多元治理
  • 简介:本文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中日趋活跃新学科分支──法律地理学研究现状发展;以法律地理学研究重要对象──犯罪行为为例,研究了中国不同典型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犯罪行为区域差异特征,尝试探讨中国法律地理学建设和发展现实可行性,以图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 标签: 法律地理学 中国犯罪行为研究
  • 简介:滇文化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位于云贵高原滇池区域一支风格独特考古学文化,以数量众多、特征鲜明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闻名于世,是中国青铜文化一朵奇葩.从文化特征来看,既有源自云贵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也有大量来自周边地区,如中原、巴蜀、岭南等文化影响,还有来自更为遥远欧亚草原、南亚,甚至西亚地区因素,因此滇文化是杂糅了大量其他地区文化因素一支复合型文化.其中,北方地区文化因素占据了较为重要地位,使其显得与周边一些典型农耕民族青铜文化差异较大,呈现出独特地方特色.

  • 标签: 滇文化 北方地区文化 族群
  • 简介:本文以一个旅游开发比较成功乡村旅游点——威海市“胶东渔村”为典型案例,重点分析、探讨了社区居民积极旅游感知态度形成影响因素,包括旅游开发前知识普及、居民在经济上对旅游业依赖程度、旅游开发对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旅游经营模式及利益分配机制等,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对社区居民积极、正面旅游感知态度培育过程进行理论探讨,以此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借鉴意义研究成果。

  • 标签: 居民感知态度 旅游影响 社区参与
  • 简介:清朝末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互为师徒、相互礼让和好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两大活佛系统矛盾日益加剧.清朝中央政府和驻藏大臣也介入其中,从对达赖、班禅都有所猜忌到明确支持班禅系统、压制达赖系统,使两大系统矛盾不断激化,达赖方面清政府、驻藏官员矛盾也不断加深.这些矛盾在清朝崩溃前夕全面爆发,并对以后40多年西藏治理产生了消极影响.

  • 标签: 清朝末期 达赖 班禅 治藏政策
  • 简介:明清时期,通州是大运河北端漕运枢纽,漕运物资悉经通州码头转运至北京。由于通州一带土质松软,水道迁徙频繁,对漕运码头影响巨大。在自然水道自身变化和人力整治叠加作用下,通州运河水系格局屡有变迁,位于通州附近运河码头分布和功能也随着水系格局改变而迁移和调整。本文从分析明清时期通州运河水系格局变迁入手,梳理通州码头兴衰起伏和迁移分布过程,以阐述河道变迁通州漕运码头之间依存关系。通州码头变迁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结果。

  • 标签: 明清 通州 水系变化 码头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