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缓解状态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特点。方法:分析24例不完全缓解状态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并与95例发病期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病程长,经济犯罪率高,现实动机为主,绝大部分被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结论:不完全缓解状态精神分裂症患者违法时具有与发病期精神分裂症违法不同的特点而多被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

  • 标签: 不完全缓解 精神分裂症 司法精神病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用于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择取 2016.7-2019.4时段我院接纳病患 86例,随机分组,研究组及常规组各 43例,研究组人性化护理,常规组常规护理,对照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 SDSS、 BPR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结论:给予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障碍者人性化护理应用成效显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分析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的患者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护理,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人性化护理服务(护理组),分析护理后康复情况和SDSS、BPRS量表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后,SDSS、BPRS量表评分护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康复情况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其康复效果,使得患者对护理满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服务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及探索。方法从我院收集10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有22例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结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其中以散发性脑炎居多。

  • 标签: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误诊 精神分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PRL)分泌情况及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2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6例健康人群,抽血检测血清PRL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血清PRL浓度平均(28.4±16.7)ng/ml,对照组血清PRL浓度平均(8.3±4.5)ng/ml,患者组血清PR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6.94,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浓度与患者年龄(r=0.04)、服药剂量(r=0.11)、服药时间(r=-0.19)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显著增高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心理干预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研究。方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年分裂症和门诊的精神分裂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619例病程≤5年,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物组,317例)和药物结合心理干预组(以下简称干预组,302例),治疗一年随访一年。心理干预包括家庭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及技能训练,主要预后指标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治疗中断,疾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次要预后指标为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健康状况问卷(SF-36)、大体评定量表(G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的变化。结果(1)干预组和药物组总的治疗中断率为16.4%和23.4%相对危险度(RR=0.805)。复发率分别为6.9%和10.65%(RR=0.88),再入院分别为3.25%和5.6%(RR=0.9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2)干预组ITAQ总分变化值(2.35±0.05)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分别为(0.75±0.05)分,(1.85±0.1)分,(0.5±0.05)分;P均<0.01-0.05。结论抗精神病药合并心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相当。但前者自知力、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PRL)素影响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40例、利培酮组44例、氯丙嗪41例、氯氮平组4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分别于基线及治疗第12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估,同时测血清催乳素浓度,于治疗第12周末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和氯丙嗪易引起血清催乳素升高,氯氮平具有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这些可能造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减退。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催乳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精神康复护理,从而显著改善其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了住院时间超过6个月的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精神康复护理。在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末和6个月末,都通过护士使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ISE)来评估病人的康复情况。结果 通过实施精神康复护理措施,发现在实施康复护理3个月以及6个月后,病人的NOISE评分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这些方面包括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退缩和精神病表现。与入组前相比,这些改善都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接受精神康复护理后,其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得到了显著培养和提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精神疾病认识水平及综合医院请求会诊的常见精神疾病。方法回顾2007.01—2008.12我院到综合医院会诊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有明显提高,综合医院出现精神障碍呈上升趋势,抑郁发作、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排会诊病例的前三位。结论应继续加强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精神科知识的普及,综合医院病人出现精神问题是常见的普遍现象,应进一步完善会诊机制。

  • 标签: 精神科 综合医院 会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日间护理。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9例精神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住院常规护理,但研究组增加日间护理内容,对两组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后各项功能指标进行评分和对比 。结果:对选取的69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统计,研究组社会功能评分为(2.67±1.01)低于对照组的(3.88±1.6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对发生风险事件统计,研究组为2.8%,对照组为14.7%,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日间护理内容,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各项社会功能评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适合在精神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日间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