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丹东卫生检疫局和水电第六工程局中心医院对丹东地区1987~1989年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共发现病人23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1/10万,无季节性.发病率较高年龄组为25~35岁,男女发现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各职业、各地区均有发病,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差异,三年间共发现七种性瘸,其中淋病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

  • 标签: 丹东地区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调查 卫生检疫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传播疾病孕妇引产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分析其压力来源,我们认为选择引产治疗的性传播疾病孕妇,心理状况有其特殊性,应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引产 心理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病毒父婴传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筛选孕妇丈夫血清乙肝病毒、孕妇无乙肝病毒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对照组在产前进行常规性检查和监护,观察组孕前以乙肝疫苗(HBVac)免疫至抗-HBs(+)后再妊娠,在孕妇怀孕后30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两组新生儿的乙肝病毒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检出率为68.9%,观察组的检出率为8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抗-HBs阳性指标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获得免疫后,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的乙肝病毒阳性率,保证患儿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 父婴传播 预防免疫
  • 简介: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一类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进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有:HB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疟疾等。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与一般科室护理工作有所不同,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使手术室护士成为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如何应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严重危害,进行自我防护,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已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伴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自我防护做得好与否,不仅关系到手术室护士自身健康,而且与医院控制院内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血源性传播疾病 手术室护士 自我防护 手术室护理工作 乙型肝炎 职业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有效方法,为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质量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全县检出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列入个案随访追踪管理、采取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结果对HIV阳性孕产妇提供有效的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可收到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效果。

  • 标签: 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应用水痘疫苗控制学校水痘疫情传播的效果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某校学生2140名进行研究。对 2140名学生的水痘发病率以及水痘疫苗对预防水痘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水痘发病率为0.75%,发病高峰期为11-12月,2140名学生的接种率为86.45%,未接种率13.55%,接种疫苗后的发病率为0.11%,未接种疫苗的发病率为4.83%。结论 水痘疫苗接种可在控制学校水痘疫情传播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疫苗接种的同时仍需注意消毒等措施的落实。

  • 标签: 水痘疫苗 学校 水痘疫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手卫生行为对医院感染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本研究发现手卫生行为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手卫生行为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性。

  • 标签: 手卫生行为 医院感染传播 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躯体化症状在神经症和抑郁症中颇为常见,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也加重了经济负担1。目的探讨抑郁症合并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采用临床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以躯体形式障碍的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和护理,II组患者在I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I组患者经过我院护士的心理护理,其躯体症状好转者较多,患者采用抑郁量症表评价,得分明显低于I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抑郁患者的躯体症状,使患者抑郁心理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抑郁症 躯体形式障碍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内科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综合内科住院SD患者58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各项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SD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躯体形式障碍综合内科临床特征护理
  • 简介:摘 要: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效果,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传递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爱,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党委着力设计实施了系列联学联建活动,实施3年,取得较好效果,不仅自身党建能力提升了,还有力地助力健康扶贫、深入了解和服务了基层,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更好地保障作用。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活动情况,为开展党组织党建活动提供借鉴。

  • 标签: 联学联建,党建实践,活动形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形式护理查房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科开展的24次多形式护理查房作为观察组,病区床位共52张,护士13名,均为女性,包括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士8名;年龄22~52岁,工作年限3~33年,参与调查患者人数共计210人。以2015年4月-2016年3月常规护理查房为对照组,病区床位52张,护士13名,均为女性,包括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9名;年龄21~51岁,工作年限2~32年参与调查患者人数共计200人。结果多形式护理查房模式下护士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传统式护理查房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71,P<0.05)。多形式护理查房模式下,护理质量考评得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护理查房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显著更低(P<0.05)。结论护理查房形式有很多种,但是在实际护理当中,需要护理人员依据不同的护理要求,挑选恰当的护理查房形式,以实现预期护理的效果。此外,人们生活水平处在不断上升态势,人们也就提出越来越高的健康期望值。因此,护理人员的重大职责就是要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给患者。所以,开展多形式护理查房,推动医院护理质量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临床可以推荐使用。

  • 标签: 多形式护理查房 临床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3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30例),观察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及SCL-9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D及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是辅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一种有效的手段。

  • 标签: 心理社会干预 躯体形式障碍 康复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1999年卫生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2002年卫生部等11部委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鼓励引进社会资源,多元化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社区卫生机构的建立、发展及进一步完善,是关系到我国今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为寻求更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模式,我们将成都市青羊区汪家草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5~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开展此项工作前的2001—2004年进行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西酞普兰在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中的疗效。方法①对36例符合ICD-10躯体形式障碍诊断的患者,采用SDS(躯体形式障碍评定表)1和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①36例患者中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特点依次为慢性疼痛、睡眠障碍、虚弱症状、心脏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其中累及2个以上系统症状的占91.7%。②对36例不同程度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8周,总显效率75.5%。结论①躯体形式障碍在我院内科门诊有较高的比率,就医次数多而治疗效果较差。②要求临床医生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有多个系统的躯体症状主诉又无法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病人,不妨进行SDS量表评分,根据评分加用抗抑郁剂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躯体形式障碍 SDS HAMD 治疗 西酞普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