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48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4例,在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3%)要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18.07±2.14分)要低于对照组(23.19±3.36分)(p值<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患者有着卓越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害,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 脑梗塞 效果观察 神经功能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塞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58例患者参与,均为脑梗塞病症标准,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患者,前者采取阿司匹林单一用药方式,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药物,对两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在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基本无差异(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治疗中,予以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的方式可有效提升整体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各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阿司匹林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脑梗塞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在小儿哮喘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的医院接受的小儿哮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气促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布地奈德 硫酸特布他林 小儿哮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冠心病治疗中联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取样73例,双盲信封法分组,于2019年10月至2022年07月给予阿司匹林治疗(35例,常规组)和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38例,试验组),比较凝血指标、不良反应率和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PTT(31.40±3.59)s,PT(14.91±2.58)s,LVEF(70.49±5.48)%,比常规组高,FIB(2.58±0.61)g/L,不良反应率2.63%,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冠心病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优化疗效,保护心功能,改善凝血指标,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 冠心病 药学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冠心病患者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以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与实验组(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冠心病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无硫酸氢氯吡格雷显著,后者的不良反应也较少,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冠心病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滴丹参多酚酸盐。对比两组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4%高于对照组的64.44%,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低切)、红细胞聚集、血浆粘度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指标水平。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拉贝洛尔药物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2月~2022年7月阶段的7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药物治疗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妊娠高血压患者不同组别划分;其中施以拉贝洛尔药物治疗的设为参照组(n=39);参照组基础上,施以硫酸镁治疗的设为研究组(n=39);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早产、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研究组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早产、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总发生率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合理给予硫酸镁+拉贝洛尔药物治疗,对于患者疗效提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降低,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硫酸镁 拉贝洛尔 妊娠高血压 治疗效果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脑梗死应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坍台。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9月-2020年10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8例(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和联合组38例(应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储备功能以及血液流动学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联合组患者脑储备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同时联合组患者血液流动学指标(SV、FIB、LBV、HBV、PAR)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综上,脑梗死应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脑流动学指标,促进患者脑储存功能恢复。

  • 标签: 脑梗死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治疗早产胎膜早破治疗过程中采用安宝与硫酸镁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出78例本院治疗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为对象,入院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用系统抽样法分成2组,参照组用安宝治疗,试验组合用硫酸镁,比较每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参照组的76.92%,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产胎膜早破 安宝 硫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7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及抗感染、止咳治疗,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9%,高于对照组78.95%,P

  • 标签: 异丙托溴铵 布地奈德 硫酸特布他林 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硫酸镁与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配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9月接收6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硫酸镁治疗)与观察组(31例,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舒张压及收缩压方面,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硝苯地平控释片 硫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疾病特点,评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4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从中选取5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配合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小儿患者的治疗情况,即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组间疗效比较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特布他林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治疗效果 症状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接受拉贝洛尔+硫酸镁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其中30例患者作为联合用药组,使用的药物有拉贝洛尔和硫酸镁;30例患者仅使用硫酸镁,为单用药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改善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实施比较。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单用药组的血压改善幅度小于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单用药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10.00%,两组差异较小,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用药方案能够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且用药安全性较好,这对于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儿健康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拉贝洛尔 硫酸镁 联合用药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