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障碍感染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肾功能障碍感染休克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两组患者在24小时后血气的分析结果。结果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H和HCO3等指标恢复正常,而且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功能障碍感染休克患者实施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措施能够纠正患者的循环功能障碍,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 肾功能障碍 感染性休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地区育龄妇女孕前、孕早期血清学感染疾病的感染情况,为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和预防孕期宫内感染降低出生缺陷,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孕前检查的5789例、孕早期检查的7310例育龄妇女的感染疾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099例育龄期妇女感染疾病血清学检查总阳性率为13.97%。感染率最高的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是11.82%;其次是梅毒螺旋体(TP),阳性率为1.08%;阳性率最低的是丙型肝炎(HCV),为0.05%。孕早期妇女与孕前妇女各检测项目阳性率相比较,除CMV-IgM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01)外,其余项目阳性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结论重视对育龄期妇女的感染疾病血清学检测工作,采取积极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保护妇女健康,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育龄妇女 优生优育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疾病时血清胆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患感染疾病的新生儿65例与对照组正常新生儿30例的早期TBA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A早期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总胆汁酸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感染肺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在应用抗感染、吸痰、吸氧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10㎎/次电驱动压缩雾化吸入,每12h一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气指标、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时间(3.1±1.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2±2.3)d、住院时间(9.5±3.2)d,与对照组的(5.1±1.8)d、(9.2±3.1)d、(11.0±4.6)d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新生儿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功能障碍感染休克患者行持续血液净化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18年7月肾功能障碍感染休克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液透析)与观察组(持续血液净化)各3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心静脉压、持续血液净化水平、心率、尿素氮、血钾以及肌酐等均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率(96.88%)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从而改善预后,有助于提升肾功能障碍感染休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肾功能障碍 持续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对小儿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60例感染疾病患儿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检测两组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比较分析二者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分别为20.7%和92.7%;病毒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分别为35.9%和14.1%。结论在小儿感染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的诊断价值比C反应蛋白高,其检测结果可用于区分细菌感染疾病和病毒感染疾病。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小儿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治疗感染休克的效果差异。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感染休克患者中抽取的64例。常规组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值为(13.01±2.47)mmHg、心率值为(89.03±3.68)次/min尿量为(116.84±52.69)mL/h,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比多巴胺而言,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休克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感染性休克 治疗效果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疾病受检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开展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各项检测指标、三种检测方式的感染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的血清Hs-CRP、中性粒细胞数水平以及白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受检者采取联合检测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与单一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感染疾病检出率,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血常规 超敏C蛋白 联合检测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5例新生儿感染疾病病例,对比不同时间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降钙素原水平、阳性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患儿抗生素治疗5天后的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抗生素治疗5天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的阳性率78.82%、敏感性78.82%、特异性为83.56%,而超敏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71.76%、敏感性71.76%、特异性为72.33%。对两种指标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新生儿感染的患儿进行降钙素原临床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新生儿感染领域进行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发生支原体感染肺炎的患者100例,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对照组选取100例健康的儿童。对两组实行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单核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总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淋巴细胞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原体感染肺炎的患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测,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支原体感染性肺炎 血常规检测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感染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由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类型,寻找出具有特异性的检测指标并提升检测分析技术对于早期诊断感染疾病,尤其是重症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作为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感染疾病检测指标具有各自的优势,通过对两者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很好的实施依据。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BC(白细胞)、hs-CRP(超敏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细菌感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局部感染组86例,全身感染组114例;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WBC、hs-CRP、PCT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对照组间的WBC、hs-CRP、PCT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的WBC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的WBC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是细菌感染疾病的良好招标,并且联合检测WBC、hs-CRP、PCT对细菌感染疾病更具价值。

  • 标签: WBC hs-CRP PCT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O容量监测在老年感染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老年感染休克患者,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实施PICCO容量监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及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及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容量监测应用于老年感染休克患者可以改善其治疗与护理效果,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O 老年感染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非感染腹泻在四联活菌片双歧杆菌结合用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探究对象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入80例非感染腹泻小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及口服益生菌颗粒,观察组除了上诉治疗还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对照组补液及口服益生菌颗粒总有效率为98.50%,观察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结论对双歧杆菌联合用药对非感染腹泻患儿疗效肯定。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非感染性腹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唑钠对急性感染心内膜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IVE患者96例,并将患者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在对照组患者用药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唑钠治疗AIVE的效果更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炎症水平及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可广泛推广。

  • 标签: 炎琥宁 头孢替唑 AIVE 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感染休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血清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感染休克患者7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CD组)。采取患者外周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外周血清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CD组MoCA和MMSE评分及血清BDNF含量显著下降(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MoCA评分与BDNF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感染休克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血清BDNF的含量下降有关,且检测BDNF可用于感染休克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认知功能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伴发感染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伴发感染心内膜炎患者共90例为对象,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和手术确诊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附着于主动脉瓣、二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赘生物无统计学差异(χ2=0.104、0.227、0.124、0.207、0.169,P<0.05)。超声心动图发现瓣膜穿孔、瓣膜反流、瓣膜脱垂、瓣周漏情况与手术确诊无统计学差异(χ2=0.094、0.032、0.114、0.083,P<0.05)。结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超声心动图是先天性心脏病伴发感染心内膜炎诊断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细菌性感染角膜疾病后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细菌性感染角膜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分别给予泰利必妥滴眼液和加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比较两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优于对照组的77.78%,χ2为4.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症状缓解时间、角膜修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25.007、23.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后期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升临床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 细菌性 角膜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小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肺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新生儿科在时间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区间收治感染肺炎新生儿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30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儿确诊为感染肺炎后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之上佐治小剂量维生素A。以临床疗效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73.33%(22/3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肺炎的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维生素A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