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大骨减压术治疗弥漫性脑肿胀术中急剧脑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去大骨减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中、术后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术后患者予以随访3~6个月,患者中恢复良好28例(46.7%)、轻度残疾7例(11.7%)、重度残疾11例(18.3%)、植物生存5例(8,3%)、死亡9例(15%)。随访患者中无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去大骨减压术治疗弥漫性脑肿胀术中急剧脑膨效果明显,可以减少患者颅内压,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去大骨板减压术 弥漫性脑肿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与微型接骨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效果对比。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2年2月-15年12月收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选择T型接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选择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 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 桡骨小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采用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术治疗的59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l2个月,平均11个月;X线骨痂形成出现时间平均4周;全部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无并发症发生。1年后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优43例、良11例,优良率为91.5%。结论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术符合生物接骨原则,避免了切开复位及髓内钉的弊端,具有适应性广、术中创伤小、术后骨折愈合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四肢骨折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比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好转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6个月后,观察组的植骨融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内固定能够显著提高植骨愈合率,提升症状好转率,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锁钛板内固定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0.8~2015.6期间收治的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锁定接骨内固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3%、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16.67%,均P<0.05。结论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骨不连 骨皮质剥脱术 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应用微创肩袖撬拨复位结合肱骨近端锁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的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间,应用微创肩袖撬拨复位结合肱骨近端锁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头下粉碎性骨折36例。术中取肩关节前侧入路,切开显露肩袖,对肩袖做微创切开,撬拨复位满意后用肱骨近端锁钉固定骨折断端,对损伤严重的肩袖做功能重建。术后3周开始指导功能锻炼,每2~3月拍片复查。末次随访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术后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患者均于6月内正常愈合,无内固定失败,未发生肩关节僵硬。本组病例优30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94%.结论微创肩袖撬拨复位结合肱骨近端锁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保护血供,骨折愈合率高,骨折稳定性好,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术中操作技术难度不高,技巧性佳,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 肩袖重建 肱骨头颈部粉碎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体楔形骨块采用微型螺钉固定在颈椎双开门椎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我院采用棘突纵割式椎扩大成形术的38例患者,预制异体楔形骨块嵌于棘突间,其中20例术中用微型螺钉固定,为观察组,18例采用常规的7#丝线交叉捆绑固定,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4~30个月,平均17.2个月。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对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JOA评分改善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植骨融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楔形骨块采用微型螺钉固定颈椎双开门椎扩大成形术,能增加骨块与棘突的骨性融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推广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颈椎 异体骨 微型螺钉 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
  • 简介:摘要本文用改良的MTT96孔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大黄游离蒽醌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 标签: MTT 大黄 痤疮丙酸杆菌 抑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椎体终板骨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椎体终板骨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痛患者18例。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Denis疼痛分级,手术后胸腰背部疼痛16例消失,2例明显缓解。椎间植骨融合标准参照FDA推荐的Simmons法,手术后3个月融合良好。结论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椎体终板骨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疼痛,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小关节融合椎板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纯椎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诊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椎开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20.00%(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3/30)(P<0.05)。结论与椎间开窗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术可以更为有效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但经皮椎间孔镜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 标签: 椎板开窗术 经皮椎间孔镜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桡骨远端T型锁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外支架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及尺偏角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及时给予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治疗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腕关节功能,提高临床各项指标,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 外支架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损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41例,行单纯修复半月)和观察组(41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损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变化及半月愈合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半月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损伤能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半月愈合率,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功能 半月板愈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修复额眶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快速成形技术,进行个性化钛修复体的制备,对7例嗜酸性肉芽肿术后大面积额眶部颅骨缺损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手术效果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钛修复治疗额眶部大面积颅骨缺损,有利于更好的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标签: 三维重建钛板 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颅骨缺损 额眶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A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间行锁定接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18~22个月,平均19.5个月;疗效按Harris标准优15例、良27例、可2例,差1例。结论ALPFP具有操作简便、内固定坚强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若具备合适的骨折病例、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坚持适当的功能锻炼,应用A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射频消融术与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射频消融术)与对照组(椎开窗髓核摘除术)各4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68%,较对照组更高,且观察组的6个月复发率、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14.68,16.27,t=10.47,9.83;P<0.05)。结论相较于椎开窗髓核摘除术,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优,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减轻疼痛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半月损伤行膝关节镜术中应用程序化护理方法对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半月损伤行膝关节镜术治疗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常规性护理(n=175,对照组)及程序化护理方法(n=175,观察组)应用后对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半月损伤行膝关节镜术治疗中应用程序化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镜术 程序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开窗术的效果。方法将6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两组分别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开窗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术后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显著(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末次随访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椎开窗术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两种术式对腰椎功能的恢复效果相当。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椎板开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与半椎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4年6月治疗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术式不同把其分成单纯开窗组和椎间融合组,其中单纯开窗组患者采用椎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而椎间融合组患者采用半椎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随访4~15个月后,通过JOC评分,其中椎间融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而单纯开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0%,椎间融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开窗组(P<0.05)。结论应用半椎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比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单纯开窗髓核摘除 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 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修复额眶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快速成形技术,进行个性化钛修复体的制备,对7例嗜酸性肉芽肿术后大面积额眶部颅骨缺损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手术效果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钛修复治疗额眶部大面积颅骨缺损,有利于更好的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标签: 三维重建钛板 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颅骨缺损 额眶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