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 ( MNs ) 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 6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动作观察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动作观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组,每组 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动作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 ,采用简式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 FMA) 和 Barthel 指数 ( BI ) 分别评定 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 ADL能力 ,同时计算 3组患者治疗 4周后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的差值 ,并进行组间比较。组内康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治疗 4周后 , 3组患者的 MBI 和 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动作观察组上肢 FMA评分分别为 (37.93±3.08)分、 (35.35±6.09)分、 (46.534±5.58)分 ,BI评分分别为 (60.20 ±4.75)分、 (59.87 ±5.30)分、 (74.07±6.56)分 ,与组内治疗前及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4周后 ,观察组各项评分与纽内治疗前的差值与对照组的同时间点差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基于 MNs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 动作观察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伊潘立酮环糊精包合温敏性原位凝胶鼻腔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的疗效及对大鼠脑靶向性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于 2015.09-2017.09进行动物模型试验,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鼻腔给药与灌胃给药,建立伊潘立酮在大鼠血浆、脑组织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并验证建立方法,计算探讨新制剂脑靶向性指标 DTE。结果:相较于灌胃给药,鼻腔给药血浆 AUC水平更低,大脑与小脑 AUC水平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较于灌胃给药,鼻腔给药血浆、大脑与小脑 MRT更长,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统计,鼻腔给药后潘立酮新制剂脑组织靶向性 DTE均大于 1,相较于小脑,大脑靶向性 DTE更高。结论:伊潘立酮环糊精包合温敏性原位凝胶可通过鼻腔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可达到

  • 标签: 伊潘立酮 环糊精 温敏性原位凝胶 鼻腔给药 靶向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ntegrin α1/p38信号通路在IL-6及周期性机械应力作用下髓核细胞(NPC)生物学效用调控中的作用。方法:30只清洁级SD大鼠(180~200g),雌性。无菌条件下完成椎间盘原代NPC细胞的制备及传代培养。取第三代对数生长期的NPC细胞进行实验,给予周期性机械应力并加入IL-6浓度为100μg/L,同时根据分组分别加入10%含血清培养基(对照组)、integrin α1功能阻断性抗体(integrin α1抑制剂组)、10μM SB203580(p38抑制剂组)进行处理 24h。评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