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癌术后造瘘口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患者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实施全方位的精细护理。结果本组36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无出血、感染、造口狭窄、粪嵌塞、脱出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术后周密而细致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的关健。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 肠造瘘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溶片以及大剂量剂量阿司匹林溶片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治疗前评分无差异,治疗后乙组的评分高于甲组。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溶片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阿司匹林肠溶片 急性脑梗死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炎症性病受检者给予血常规检验对受检者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间收治的炎症性病受检者中,选取其中40例作为研究样本。另外选取40例同期采用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受检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受检者为血常规检验的炎症性病受检者,对照组为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受检者,分别对比两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诊断满意率。结果对照组受检者与观察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诊断满意率等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患者疾病进展越严重,组间差异越大(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炎症性病受检者采用血常规检验,可有效改善检验质量,能为炎症性病患者确诊提供依据,并为其治疗效果提供评估依据。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受检者 血常规检验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造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造口病人,按照出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干预组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随访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病人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病人对造口的主要症状(81.25%)、日常饮食(93.75%)、并发症的预防(90.63%)、运动知识(90.63%)、皮肤护理(87.50%)等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知识水平(46.12分±13.27分)、自我概念(20.83分±6.32分)、自我责任感(17.61分±5.86分)、自我护理技能(29.36分±8.52分)等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造口病人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造口病人的疾病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健康教育 肠造口病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安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进行药物的16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中患者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安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而言,采用安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肠安颗粒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球菌属细菌临床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20株引起医院感染的球菌属细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筛检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采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1220株球菌,其中粪球菌675株,占55.3%,屎球菌445株,占36.5%,球菌属细菌在各临床标本中的分布以尿液为主,占57.5%。屎球菌总体耐药率较高,其中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超过90%,明显高于粪球菌对这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7%)。粪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为100.0%,而屎球菌的耐药率为12.6%。两种细菌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但发现3株耐利奈唑胺的粪球菌。粪球菌对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和高水平链霉素耐药菌株的筛检率分别为54.1%和27.3%,而屎球菌的筛检率分别为58.2%和56.9%。结论球菌属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监测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状况对临床治疗球菌属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颅动脉瘤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颅压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颅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颅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颅压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颅压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颅动脉瘤术后患者续监测颅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颅动脉瘤手术的术中护理规范,预防动脉瘤破裂,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复杂型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包括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术中护理流程及规范性的操作,总结预防颅动脉瘤破裂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麻醉手术过程中55例手术患者均为发生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情况,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期、维持期、手术过程中重点时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桥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7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患儿满意率做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2.6%,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小儿 营养性 缺铁性贫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入住我院进行诊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抽签法将他们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4例),分别采用常规饮食自控以及营养治疗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在TG、TC、FBG、2hPBG以及HbAlc指标上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2.22%),组间对比的差异性明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疗效显著,降压明显,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糖尿病 营养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营养护理在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结核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比较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9.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护理可以显著降低结核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结核病 营养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利用中国居民膳食平衡指数(DBI)评价社区营养宣教对城市社区、农村社区老年人膳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城市社区、农村社区60岁以上老人共160名,进行膳食调查;然后开展膳食营养宣教,利用膳食平衡指数评价营养宣教前后膳食质量的改变。结果城市社区居民膳食营养宣教前后DBI-LBS、DBI-HBS、DBI-DOQ等差异显著(p<0.01);膳食营养宣教对农村社区DBI各项数值无显著影响。结论膳食营养宣教能显著改善城市社区老年居民的膳食质量,对农村社区膳食质量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膳食平衡指数 社区营养宣教 膳食质量 老年人
  • 简介:摘要儿童腹泻作为儿童发育的常见疾病其基本治疗方法较多,以营养治疗方法最为有效与安全。营养治疗主要根据儿童腹泻所流失的营养元素进行补充,从而保障营养元素的均衡,继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此时营养元素流失种类及补充方法与用量等问题变成为营养治疗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本文主要根据儿童腹泻营养治疗进行分析,通过深度剖析来对儿童腹泻所流失的营养元素进行阐述,从而为儿童腹泻营养治疗方法的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帮助。

  • 标签: 儿童腹泻 营养治疗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护理的有关内容,寻找有效的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80例患儿都进行临床干预护理,采用综合的护理方式,然后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护理干预之后,所有患儿的情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的血红蛋白量、血清铁以及铁蛋白含量都明显增加,并且差异显著(P<0.05),护理的有效性达到了93.9%。结论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护理方法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早期胎儿停育的发生率,分析506例早期胎儿停育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早期胎儿停育患者和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中各选取5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次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详细询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查找诱发早期胎儿停育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种危险因素(胎儿母体因素、生殖道处于亚健康状态、职业过度紧张以及外界环境)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且组间统计学差异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导致早期胎儿停育的因素很多,临床常见的包括胎儿母体因素、生殖道处于亚健康状态、职业紧张以及环境因素等,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尽可能避免早期胎儿停育的发生。

  • 标签: 早期胎儿停育 影响因素 临床分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的原因以及临床处理。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普外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实行胃肠外科再手术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吻合口周围疝、残胃排空障碍、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50例患者通过再手术48例临床治愈,死亡2例,病死率为4%。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及操作方法,并且了解各种并发症,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胃肠外科再手术 并发症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川崎病早期误诊的常见类型、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儿科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川崎病早期误诊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归纳其误诊类型,比较其与非误诊病例在冠脉扩张与心脏扩大上的差异性,深入分析川崎病误诊的原因;结论川崎病早期误诊是主客观双重因素共同导致的,不完全川崎病的增多以及医护人员诊疗中以典型症状作为川崎病诊治的主要依据是导致误诊的关键因素;结果在幼儿川崎病的诊治中,医护人员要转变惯性思维,结合临床症状,以辅助检查来降低川崎病的误诊率。

  • 标签: 川崎病 早期误诊 原因 辅助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黏膜切除及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上皮瘤变及早癌标本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分析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并提出改善检查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7月进行胃上皮瘤变和早癌检查的患者60例进行检查分析,患者均进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前、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其差异。结果镜切除术前后病理结果存在差异,术后符合率较低。结论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上皮瘤变及早期的诊断中,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术后级别升高,术前的病理诊断并不能完全显示黏膜病变性质,因此需要进行定期内镜随访并对患者进行病理活检,保证确诊率。

  • 标签: 胃上皮内瘤变 早癌 内镜切除术 病理观察 结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造口护理中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造口患者86例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做随机分组处理,常规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改进组43例患者针对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比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改进组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各为18.6%、7.0%,两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肠造口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