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会阴无创不保护分娩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结局及分娩安全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0年1月,纳入100名阴道分娩产妇,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产妇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会阴无创不保护分娩护理,n=50),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n=50),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分娩结局中,会阴侧切、中转剖的执行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产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护理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针对阴道分娩产妇,会阴无创不保护分娩护理,能够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提升产妇的分娩安全性,作用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会阴无创不保护分娩护理 阴道分娩 产妇分娩结局 分娩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剖宫手术中应用为竖起实施体温保暖措施的临床效果评价与分析研究,同时分析对剖宫产围术期产妇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在心理情绪状况、术后恢复情况方面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剖宫产分娩的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130例)及对照组(130例),对两组产妇围术期心理情绪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术后出现的低体温,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两组产妇的SAS及SD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剖宫产术后恢复自主排尿及排便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乳腺胀痛、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产妇剖宫手术中应用萎缩期体温保温措施明显提升产妇的舒适度,同时对心理相关的干预护理,两组产妇均明显有改善的效果,尤其是对剖宫产围术期产妇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负性心理情绪状况,提高术后恢复效果,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开展。

  • 标签: 心理护理 剖宫产 围术期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使用保护动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方式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为92例,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通过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常规护理)和观察(保护动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2组,各46例。结果:血糖水平干预前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血糖水平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使用保护动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方式,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2型糖尿病 保护动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方式 血糖水平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护性护理用于血透室动静脉内瘘的价值。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血透室接诊动静脉内瘘病人54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保护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内瘘使用时间,试验组数据(45.69±4.13)个月,和对照组数据(38.14±3.25)个月相比更长(P<0.05)。关于并发症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率0.0%,和对照组数据1.52%相比更低(P<0.05)。结论:血透室动静脉内瘘用保护性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内瘘使用时间也更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血透室 保护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性动机护理对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此期间本院接治的50例集中入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在给予保护性动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针对两组医疗前后的疼痛感评分进行记录,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医疗后,疼痛感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差异显著存在。(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实验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保护性动机护理在膀胱癌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提升生活质量,并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这表明在膀胱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保护性动机护理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保护性动机护理 安全事件 膀胱癌患者 生活质量 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抑郁症住院患者中保护性约束结合共情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44例重症抑郁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保护性约束结合共情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健康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抑郁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辅以保护性约束结合共情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心理水平,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共情护理 重症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护理管理行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对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9年-2020年12月收治的62例ICU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ICU基础护理对照组和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观察组,每组31例,讨论两组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实施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 ICU 不良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右美托咪啶对于在神经外科颅内占位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对大脑保护作用的护理 效果 , 方法 按照统计学中随机分配的统计方法,抽取 在 2016-2018 年于我院就诊的 90 例在脑内有 占位 的 患者,将挑选出的 90 名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对他们进行相关研究,第一组采用院内一般护理方法,第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入 右美托咪啶 ,并对患者予以观察。再对两组分别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此次研究的结果对未来在临床上的用药与护理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在对此二组的用药与护理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使用了 右美托咪啶 这组的术后护理效果要比未使用 右美托咪啶的一般护理模式下小 组的术后护理效果要好。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管理后 ,进一步使用 普通方法 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心理方面的管理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论 在对有颅内占位的患者 进行手术前的麻醉诱导之前前,加入 右美托咪啶 ,对术中 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术后 要注意对患者的管理方式 ,把 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最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 。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护理 神经外科颅内占位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保护动机理论下的护理干预,进一步分析患者的ESCA评分及BMI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老年糖尿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8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以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保护动机理论下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护理上看,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BMI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平均为(22.61±1.19)kg/m2,对照组则为(19.42±1.17)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 老年糖尿病 ESCA评分 BMI得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肺炎治疗中予以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纳入两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d后呼吸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PIP、MPaw、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保护性通气 乌司他丁 重症肺炎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护理的对其满意度的改善。方法:选取确诊为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7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分组应用抽签法形式,2组均38例,常规护理纳入到对照组之中,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护理前后相关分值、满意度情况予以比照。结果:(1)护理前相关分值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颅脑损伤伴躁动护理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量表分值较之于对照组得以降低,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2)较之于对照组(76.32%)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其观察组(94.74%)的患者满意度有所提升,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

  • 标签: 颅脑损伤 躁动 保护性约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手术时行桡动脉穿刺衣袖有不同程度被消毒液甚至血液污染,设计一款衣袖保护保护病人衣袖免受消毒液以及血液污染。方法:通过调查发现进行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手术时,病人衣服不同程度被消毒液或血液污染,目前没有一款装置保护桡动脉穿刺病人的衣袖不受消毒液甚至血液的污染,因此设计出一款一次性衣袖保护套,用于临床解决此问题。结果:这款一次性衣袖保护套能够有效防止病人衣袖免受血液及消毒液污染,保护程度达99%。结论:一次性衣袖保护套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病人满意,手术医生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一次性衣袖保护套 桡动脉穿刺 衣袖免受污染 舒适度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择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予以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30例)、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肾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综合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 析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 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内接收的下 肢深静脉血栓 患者共 40 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 的基本 治疗 , 在护理完成后,再分别对其效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所有 患者在接受基本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且恢复周期短,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 结论: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内接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4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的基本治疗,在护理完成后,再分别对其效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基本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且恢复周期短,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结论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医学科俯卧位患者皮肤保护中应用改良俯卧位方式和传统俯卧位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例我院2020.10-2021.10间收治的重症医学科俯卧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用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为比对组和研究组,n=40。比对组接受传统俯卧位方式,研究组接受改良俯卧位方式,对比组间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和氧合情况。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比对组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干预10小时后氧合指标明显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改良俯卧位方式在重症医学科俯卧位患者皮肤保护中能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皮肤保护 改良俯卧位方式 传统俯卧位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及有效率进行分析。方法:我院收治老年帕金森病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帕金森 保护动机理论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及护理需求。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71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家属中,83.09%对精神病患者接受保护性约束有心理准备、87.32%对精神病患者接受保护性约束持支持态度,大部分患者家属有陪护需求。结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有一定认识,大部分家属的护理需求合理。

  • 标签: 精神病 家属 保护性约束 认知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护性睡眠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对其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于2022年1月-12月之间,共选择9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对象实施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保护性睡眠护理。观察临床观察指标、睡眠情况、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睡眠时间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数据均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护性睡眠护理的应用,能够改善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消失速度,缩短住院时间,使患儿维持良好睡眠,强化患儿依从性。

  • 标签: 保护性睡眠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蓝光照射仪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之间收治的6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蓝光照射仪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以及每日排便次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取蓝光照射仪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

  • 标签: 蓝光照射仪 保护性睡眠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