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途径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更加关注实际能力培养方面。高职护理人才既要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也要注重综合技能发展,这给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护理技术在整体的人才培养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性等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职业院校 护理专业 教学做合一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支撑纵切扩皮法在B超引导赛丁格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放疗科采用B超引导联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奇数号为观察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54例。行PICC操作时,观察组采用支撑纵切法进行扩皮,对照组采用传统纵切法进行扩皮。比较2组患者一次扩皮成功率、扩皮后即刻出血量、置管后24h局部出血量、7d内导管维护次数,并评价PICC操作方法满意度、稳定性、难易程度。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中53例一次扩皮成功,对照组54例患者中48例一次扩皮成功;观察组患者扩皮后即刻出血量、置管后24h出血量及7d内导管维护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置入PICC时操作满意度、稳定性及难易程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B超引导联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患者,采用支撑纵切扩皮法,能较好确保患者一次扩皮成功,有效降低置管后局部出血量,减少维护次数,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操作稳定性较好。

  • 标签: PICC 赛丁格技术 扩皮 出血 操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思维导图引导家庭式康复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思维导图引导家庭式康复护理)各63例。组间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更低(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为其提供思维导图引导家庭式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思维导图引导家庭式康复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引导的健康教育模式用于社区慢病患者门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研究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社区收治的80例慢病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以问题为引导的健康教育模式,调查2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7.50%,实验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以问题为引导 健康教育 社区门诊 慢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 目的:总结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方法 入组2021年1月至12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50例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并观察置管的长期性和临床效果。 结果 50例晚期肿瘤患者患者均使用4Fr型号导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6.0%,留置时间7-49d,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减轻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避免了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晚期肿瘤患者治疗的有效延续。

  • 标签: [] 超声引导 改良中等长度导管 晚期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手持超声引导下,采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和Braun直针型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技术在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疾病需在DSA行静脉造影检查而置入20G-22G留置针的患者,且通过血管评估法评定为Ⅲ-Ⅳ级的病例,使用便携式手持超声引导下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Braun直针型动静脉留置针,且均选择20-22G,做好操作前血管评估、操作前定位,穿刺时操作手法以及穿刺角度的对比经验探讨,并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1.25%(26/32),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对照组分别为46.88%(15/32),25.00%(8/3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一次穿刺成功率P

  • 标签: Braun直针型动静脉留置针 手持式超声 静脉留置穿刺置管 下肢静脉 造影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及病死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抢救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GCS、G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中实施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患者伤残及昏迷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瞻性理论引导 零缺陷护理模式 重症颅脑损伤 急诊救治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提高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危重患者置管成功率及治疗效果,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管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90例,按组间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管的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管可显著降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危重患者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效提升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应用效果显著,对此建议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 床旁超声引导 鼻空肠管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引导式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n=40)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40),比较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规律用药、合理饮食、控制病情、定期复查等健康行为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32/40),(p<0.05)。结论:引导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遵循率,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引导式健康教育 老年高血压 健康行为 血压控制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理念引导的细节护理在门诊的应用价值。方法:参与研究的60例门诊患者为我院于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n=30),观察组(人文理念引导的细节护理,n=30)。干预工作结束后对两组就医体验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就医体验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开展人文理念引导的细节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门诊 人文理念 细节护理 就医体验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患者中开展一体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抽取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这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将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将接受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提升,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及时开展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临床对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增强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与配合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

  • 标签: 肾造瘘术 超声引导 一体化护理模式 效果研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配合对提高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06月-2023年06月间70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麻醉)和观察组(予以麻醉护理配合),各3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临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工作,同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护理配合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联合情绪引导在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早癌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抽取50例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ESD手术的患者,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情绪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情绪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联合情绪引导,对比两组心理应激情况、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患者,其发生心理应激情况和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联合情绪引导能降低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心理应激的概率,使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元化健康教育联合情绪引导 消化道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零角度扩皮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 PICC置管中的 临床 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7~2019.7 , 1 年期间 收治的12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 PICC置管患者为 本次 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60 )和观察组( n=60 ), 对照组应用横向扩皮方案 ,观察 组应用零角度扩皮方案 ,观察 两组患者临床 效果。结果:观察组 患者扩皮即刻、 置管后 24h和 置管后 7d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 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零角度扩皮效果显著,能够 明显 减少局部组织出血量,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 率,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 标签: 零角度扩皮 超导下改良塞丁格 PICC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零角度扩皮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7~2019.7,1年期间收治的12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应用横向扩皮方案,观察组应用零角度扩皮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扩皮即刻、置管后24h和置管后7d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零角度扩皮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局部组织出血量,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零角度扩皮 超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支气管扩张咳血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对我科RICU在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例患者在床旁纤支镜引导下行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咳血,对护理配合要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效果良好,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床旁纤支镜引导下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咳血的成功与否固然跟出血部位判断和球囊位置的正确与否密切相关,但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良好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是压迫止血成功的关键之一。

  • 标签: 纤支镜 球囊导管 咳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传统破皮送鞘实施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实验组实施改良送鞘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送鞘成功率、术后24h穿刺点出血量、穿刺点渗液、伤口愈合时间及穿刺点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塞丁格传统破皮送鞘即刻出血率、术后24h穿刺点出血率、伤口愈合时间率高于实验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患者置管后7天维护次数及穿刺感染率分析,实验组7天内的维护次数低于对照组,穿刺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改良送鞘法,可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误伤淋巴管率,不过在一次送鞘成功率无较大优势。

  • 标签: []改良送鞘法 超声引导下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本次选择40例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依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了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患者,参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情绪明显得到改善,p<0.05。结论: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提倡。

  • 标签: CT引导下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后疼痛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现状及疼痛程度,总结疼痛原因。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结果:1. 疼痛现状:通过对病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后疼痛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腰痛和下腹坠痛等。其中,腹部胀痛和腰痛较常见,程度多为轻度至中度。2. 疼痛原因:微波消融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创伤、术后炎症反应、个体差异等。手术过程中,微波消融术对子宫腺肌病病灶的破坏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引发疼痛。此外,术后炎症反应也可能加剧疼痛。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可能影响疼痛程度。3. 护理管理措施: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护理管理措施:术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加强心理疏导;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结论:本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后疼痛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多样。通过分析疼痛原因和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加强沟通与交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护理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超声消融术 疼痛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康复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取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很好的促进患者康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