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硝唑10d贯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胃窦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均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6例,行10d贯疗法.前5d应用雷贝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后5d雷贝拉唑20mg,Bid,克拉霉素0.5g,Bid,奥硝唑0.5g,Bid。对照组40例,应用雷贝拉唑20mg,Bid,克拉霉素0.5g,Bid,阿莫西林1,0g,Bid,10d。结果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RUT及^14C-UBT,两者均阴性,试验组41例,89.1%,明显高于对照组27例6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副作用发生率,试验组3例,6.5%,对照组12例,30.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结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硝唑联合质子泵抑制药10日贯疗法可以明显提高Hp根除率。

  • 标签: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奥硝唑 幽门螺杆菌 根除
  • 简介:目的评价在粤东地区采用10d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U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经胃镜下胃黏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或者^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7例,采用10d贯疗法治疗,即前5d口服泮托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bid,后5d泮托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bid。对照组65例,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泮托拉唑20mg+甲硝唑400mg+阿莫西林1000mg,bid,疗程7d。疗程结束后4周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者^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却。结果治疗组却根除率为94.03%,对照组73.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粤东地区采用10d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率高于传统的7d三联疗法。

  • 标签: 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探究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贯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清蛋白(A1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我院62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基础上予以贯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1b及PTA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AST、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PTA、A1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2.58%,与对照组的12.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贯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肝衰竭 序贯血液净化疗法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
  • 简介:本文简介了内镜下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可疑病灶识别、规范观察和电子染色、色素喷洒及共聚焦筛检技术,对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识别能力很有帮助。

  • 标签: 早期胃癌 形态特点 内镜 电子染色
  • 简介: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加强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科室2017年4月-2018年4月入院治疗的58例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分组统计58例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6个月遵医行为以及疾病复发情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按规用药、合理饮食、规律生活以及定时复检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疾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计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守情况,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降低疾病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肝硬化 肝性脑病
  • 简介:目的:研究酪酸梭菌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治疗,实验组采用酪酸梭菌联合锌制剂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参照组(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参照组(18.00%),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酪酸梭菌联合锌制剂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的症状,临床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酪酸梭菌 锌制剂 小儿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一、炎症性肠病(IBD)及其合并结直肠癌的现状在工业化国家,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维持在0.005%~0.01%,其中以瑞典最高,英国和美国次之,我国的UC发病率较低.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内增加了6倍,现约为0.004%.尽管IBD合并的结直肠癌只占普通人群结直肠癌的1%~2%,但结直肠癌仍为IBD的严重并发症,是1/6IBD患者的死亡原因[1].Eaden等[2]对116项UC合并结直肠癌的研究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进而反映在累计概率中,每10年增加2%,每20年增加8%,每30年增加18%.UC合并结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为3.7%,当病变累及全结肠时,发病率增至5.7%.我国UC合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欧美人群.王利华等[3]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1994~1997年346例UC的资料,其中仅3例发生癌变(0.87%).

  • 标签: 5-氨基水杨酸类 药物 预防措施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