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1999年空军招飞心理测评系统正式在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工作中应用,六年的实践证明飞行人员选拔的准确度有了显着提高。但是在应用中我们也发现个别检测项目的准确度仍然偏低。文章封飞行动机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飞行动机检测的区分度偏低,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不够高。在此,提出几点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求进一步提高检测系统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水平分析 动机 心理测评系统 飞行人员选拔 1999年 统计学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痛人血栓弹力图的改变.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对225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并对其中70例进行治疗前后TEG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组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而脑出血组则存在明显的血液低凝状态.治疗后TEG各值改变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TEG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估计预后.

  • 标签: 急性 脑血管病 血栓弹力图 临床检测 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局部脑血流特征,探讨局部脑血流与精神病临床症状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PANSS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应用99mTC-ECD-SPECT技术,对17例从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接受治疗前与治疗后测量局部脑血流,并与1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病例组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低于对照组(各P<0.05),治疗后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各P<0.05);治疗前不同脑区rCBF与精神病理症状(含单个症状评分和因子分)和疗效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病人存在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局部脑功能减退,但未发现局部脑血流与精神病理症状和疗效有关.

  • 标签: SPECT检查 精神分裂症 局部脑血流 右侧额叶 右侧颞叶
  • 简介: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无创、可重复、连续监测等特点,本文阐述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临床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术中监测、评价疗效和评估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发挥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作用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液动力学现象 颅内压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正>TCD用于了解脑血管状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TCD用于压颈试验来了解脑血管侧枝供血的方法未见报道。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男8例,女性32例,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8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巨大动脉瘤4例。

  • 标签: TCD 压颈试验 Will's环交通支
  • 简介:目的定量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基因(ICAM-1mRNA)在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标本,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CAM-1mRNA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并对表达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ICAM-1mRNA表达量为(62.18±6.43)×10^3copies/μg,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ICAM-1mRNA表达量为(1.13±0.17)×10^3copies/μg,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ICAM-1mRNA表达量显著性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1)。结论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ICAM-1mRNA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差异性可能与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不同的肿瘤炎症有关。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颅咽管瘤 细胞间粘附分子
  • 简介:脑卒中,又称中风,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两者发病率之比在欧美为80/20,在中国大陆为65/35。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有二:1、颈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占55%。2、心脏病的心脏手术,占40%。其它颅内、颅外病因不少,但总数不及5%。故脑缺血脑梗塞绝大多数(>95%)病在颅内而因在颅外颈部。心腔内形成的血栓,或颈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区形成的血栓,随血流经颈内动脉入颅.阻塞脑动脉的分支,从而引起脑梗塞。监控心脏病、预防心腔血栓形成,或早期发现颈部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则脑梗塞可以预防。通过无创、无痛、无害的颈部“B”型超声波简捷检测方法,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亚健康情况下,可以查出颈部颈动脉潜藏的颈内动脉斑块及附于其上的血栓,故目前脑卒中的预防已成为可能。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B超检测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体检项目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