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由青海省草原总站与青海省阿牧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的课题,自2003年8月开始实施以来,在项目实施单位与协作单位及受益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取得了预期效果.

  • 标签: 生物技术 控制方法 草原鼠害 储草量 动态变化
  • 简介:以青海省境内广泛分布的温性草原类草地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该类草地区域分布规律及植被结构特点.认为温性草原类是青海省天然草地垂直带谱的基带草地,其分布范围东西跨越5个经度带,南北约跨越1个纬度带.分布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700~3500m,但在柴达木盆地及青南高原区海拔可上升至3900~4400m.草地植被组成每平方米牧草种类约为10~17种,以旱生丛生禾草西北针茅、疏花针茅、长芒草、芨芨草、青海固沙草等为优势种.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在利用上要做到保护和利用、建设和发展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青海 温性草原类 分布 特征
  • 简介:本文通过对祁连县2012年草原蝗虫防治工作中防治材料、防治方法、防治效果的调查,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草原蝗虫 防治 调查
  • 简介:本文从阐述锡林郭勒盟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现状入手,总结退化草原现有修复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将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制定治理技术方案和措施,为进一步加快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退化草地 现状 治理对策
  • 简介: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于1985年6月18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开始实行至今已有17年的历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草原法在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促进草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人类对草地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维护草地生态平衡、合理利用、科学管理草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草原法重新进行了修改,于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草原法,并于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本刊为了进一步宣传和学习修订后的草原法,特予以全文刊登.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 简介:2004年省农牧厅给河南县下达了2.67×104hm2的草原毛虫防治任务,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6月24日开始灭治,到7月24日结束,历时31d(其中雨天4d).经过省、州、县业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共完成防治面积2.69×104hm2,其中生防平均灭效达88.87%,化防平均灭效达95.07%.

  • 标签: 毛虫防治效果 河南县草原 草原毛虫
  • 简介:内蒙草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接待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草原旅游发展进程。本文以西乌珠穆沁旗为例,在阐述草原旅游接待业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内蒙古草原旅游接待业主要有依托乡镇型、依托景区型、依托牧场型等三种经营模式,对草原旅游接待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原旅游接待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标签: 草原旅游接待业 经营模式 对策分析
  • 简介:呼伦贝尔市畜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牧区人口增长大幅增长,超载过牧现象普遍存在,导致40%以上天然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制约着呼伦贝尔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呼伦贝尔市地理气候特点,针对如何持续健康的发展草原畜牧业,提出几点建议内容。

  • 标签: 草原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管见
  • 简介:雍世鹏,男,汉族,1933年6月生,2013年10月逝世,甘肃省康乐县人。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学系。1956-1960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土壤学系攻读生物科学副博士研究生学位。1961年以后,一直在内蒙古大学从事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工作,讲授植物群落学,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草原生态保护等课程,并长期坚持致力于内蒙古草原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草原保护问题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受到学术界及有关部门的好评。。

  • 标签: 草原生态学 生态学家 生态系统结构 草原生态保护 西北大学 生态功能
  • 简介: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针对草原区域荒漠化的生态环境问题,蒙草生态环境集团立足于退化沙化盐渍化的草原、沙漠边缘带、草原城镇周边、草原矿区,采取“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平衡的修复生态的综合措施进行草原荒漠化防治并探索与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 标签: 草原 荒漠化防治 产业融合
  • 简介:河南县草原法制工作在多年的法制建设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手段落后等。有待进一步加强法制工作。

  • 标签: 草原法制 现状 思路
  • 简介:草原植被是东乌珠穆沁地区生态环境主体,草原植被生态建设是东乌珠穆沁旗生态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保证边境稳定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东乌珠穆沁草原退化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退化原因,提出了草原植被生态建设措施,介绍了取得的成就,结合东乌旗实际情况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我旗今后的草原植被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其他类似地区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草原植被 建设措施 取得成就 存在问题
  • 简介:本试验以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放牧成年羯绵羊的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草地进行随机区控制性试验,调查野外植被种类、植被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密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在重度放牧下均显著下降(P〈0.01)。轻度放牧有利于多年生丛生禾草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a)的生长。

  • 标签: 载畜率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特征
  • 简介:截至到2013年8月底,青海在全省禁牧草场1633.33×104hm2,对1526.67×104hm2可利用草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牧区、半牧区人工种草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对牧户实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完成减畜456万羊单位;落实牧草良种补贴面积14×104hm2;落实畜牧良种补贴2.1万头只;落实生产资料综合补贴17.2万户;录入牧民信息76.06万户.

  • 标签: 青海省 草原生态 补助奖励
  • 简介:以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对照处理,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照区外,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旋花、碱韭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重要值春季不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和春季不放牧+夏季适牧+秋季重牧两种放牧处理均高于其他放牧处理,是合理可行的草地利用方式。

  • 标签: 短花针茅草原 放牧强度季节调控 优势种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表后,《草原与草业》期刊编委会的同志们十分兴奋,一种对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促使我们拜访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词作者火华老师。通过对这首久唱不衰、传遍大江南北的歌词的内涵发掘出我们的家、我们的草原、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生态文明理念,使广大草原和草业管理者、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工作者,更加坚定为草原事业奋斗的信念。知道火华老师,那是在七十年代初,

  • 标签: 草原生态 期刊编委会 技术推广 草业 词作者 生态文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