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超声波是物质介质中的一种弹性机械波,在物质介质中可使介质粒子产生机械振动。超声波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空化效应,这种效应能够提高反应分子的活性,并且增加物质间的相互碰撞几率。因此,超声波处理更有利于生物酶接触纤维表面甚至深入到纤维内部,增加生物酶与纤维的接触面积。

  • 标签: 制浆优势 超声波制浆
  • 简介:以脱氧枞酸和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N-(2-氨乙基)脱氢枞酸酰胺(ADRA),再将ADRA与硫酸盐木质素(KL)、甲醛(F)反应合成了N-(2-氨乙基)脱氢枞酸酰胺/甲醛改性木质素胺(ADRA-F—KL)中间体。探讨了投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ADRA—F—KL氮含量的影响,并将其进一步与二乙烯三胺(DETA)、甲醛反应,合成了N-(2-氨乙基)脱氢枞酸酰胺-木质素复合阳离子乳化剂(ADRA-DETA-F-KL)。实验表明,合成ADRA—F—KL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5h,n(KL):n(ADRA)=1:0.3,反应温度90℃。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及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KL、甲醛与ADRA或DETA经过Mannich反应,在硫酸盐木质素分子结构中引入了相应的胺甲基;目标产物在pH值2.0的稀盐酸溶液中最低表面张力为48.5mN/m,与未引入N-(2-氨乙基)脱氢枞酸酰胺甲基基团的硫酸盐木质素胺的最低表面张力57.8mN/m相比较,表面活性得到了较大改善。

  • 标签: 脱氢枞酸 硫酸盐木质素 MANNICH反应 阳离子乳化剂
  • 简介:采用pH敏感型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作为乳化剂,制备了Pickering型十八烯基琥珀酸酐(ODSA)施胶剂乳液,研究了pH值、纳米SiO2颗粒用量对ODSA乳液稳定性、形态、动力学稳定性和施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敏感型纳米SiO2可以用于制备均一稳定的Pickering型ODSA乳液;随水相pH值的增大,ODSA乳液稳定性逐渐提高;此外,ODSA乳液作为一种剪切稀释型流体,还具有修复功能。

  • 标签: pH敏感型 纳米二氧化硅乳化 Pickering乳液 ODSA施胶剂乳液
  • 简介:Invista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聚合材料和纤维一体化生产商之一,也是用于卫生用品行业的LYCRAHyFit品牌产品的所有者。AurizonUltrasonics公司是卫生用品行业所用超声波加工设备的主要供应商。这两家公司宣布,它们将在新的研发项目上进行合作。

  • 标签: 超声波粘合设备 弹性纤维 研发项目 胶粘剂 用量 卫生用品
  • 简介:对阔叶木(杂交杨木)与木材纤维原料(芒草、柳枝稷、玉米秸秆)的混合硫酸盐法制浆和ECF(无元素氯)漂白(漂序为OD(EP)D)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杨木木片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上述木材纤维原料(10%~30%)时,纸浆抗张强度有所提高,提高幅度在20%~25%之间。通过对纸浆碳水化合物组分进行分析发现,纸浆强度的提高与其聚木糖含量有关,即将少量聚木糖含量较高的木材纤维原料与阔叶木一起混合蒸煮,能够获得品质优良的纸浆。

  • 标签: 非木材 阔叶木 硫酸盐法制浆 无元素氯漂白
  • 简介:利用超声波协同光催化氧化技术对含氯酚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超声波协同光催化处理4-氯酚的降解过程以及有机氯的脱除过程,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超声波与光催化协同作用的影响,分析了超声波对光催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体系中氯离子浓度的增加和4-氯酚浓度的下降具有很好的同步性,有机氯的脱除效果明显;溶解氧浓度、TiO2浓度和初始4-氯酚浓度对超声波协同光催化降解4-氯酚作用明显。

  • 标签: 超声波-光催化氧化 氯酚 二氧化钛
  • 简介:对蔗渣、芦苇、竹子3种典型的木材原料进行蒸煮、漂白以及TEMPO氧化,以制备纳米纤维素和纳米纤维素膜。比较了由3种原料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材料的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比较发现,由竹子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竹子纳米纤维素的热稳定性最好,芦苇纳米纤维素次之,蔗渣纳米纤维素最低;竹子纳米纤维素膜的透明性最高,蔗渣纳米纤维素膜次之,芦苇纳米纤维素膜最低;竹子纳米纤维素膜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92.8MPa和5945MPa,芦苇纳米纤维素膜次之,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72.7MPa和4780MPa,蔗渣纳米纤维素膜最低,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68.4MPa和3572MPa。

  • 标签: 非木材 纳米纤维素 TEMPO氧化
  • 简介:【本刊讯】2017年12月28日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示第五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该推荐名单共有1113名。其中"序号第800号,项目编号VIII-71"是将乐县竹纸制作技艺(西山纸)传承人刘养根先生。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信息发布 制作技艺 项目编号 文化部
  • 简介:研究了蔗渣、芦苇和荻在烧碱-蒽醌法蒸煮过程中产生甲醇的历程.实验结果表明,3种原料的甲醇产生历程明显不同.蔗渣和芦苇在蒸煮开始时甲醇产生速率较慢;随着蒸煮的进行和温度的升高(蔗渣高于90℃、芦苇高于105℃),甲醇的产生速率迅速增大;蒸煮最高温度下保温时,甲醇产生速率又变慢.荻在烧碱-蒽醌法蒸煮中,甲醇产生历程可分为甲醇快速产生段和甲醇慢速产生段,当温度由50℃升至160℃时,甲醇产生量呈线性增大;之后,甲醇产生速率减慢.3种原料在105℃时的甲醇产生量均为总甲醇产生量的40%~50%.

  • 标签: 甲醇 蔗渣 芦苇 烧碱-蒽醌法蒸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