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安机关在执行监视居住过程中侵犯了第三人的基本权利,二、监视居住在立法上存在的缺陷〈1〉监视居住在立法上的缺陷由于《刑诉法》相关法律条文中对监视居住的住所没有区分,公安机关在执行监视居住的过程中

  • 标签: 存在违法性 监视居住立法 立法存在
  • 简介:为高效反腐、有力反恐,实现保护国家利益以及利害关系人权益的需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构建了不需经过定罪程序,便可没收违法所得的对物之诉。正是基于该程序的此特殊之处,引发了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性质的探讨。虽然通过对比,发现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没收模式以及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没收程序都与我国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从我国设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目的、与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以及立法技术三个角度出发,认为将其定义为刑事诉讼模式更具合理性。尽管刑事诉讼一般都需设置严格的证明标准,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对物之诉的特性对证明标准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应设置处于“优势证据”与“排除合理怀疑”之间的证明标准并配套完善的救济程序。

  • 标签: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程序性质 证明标准 应然状态
  • 简介:近日,长安区档案局为了搞好档案行政执法工作,设立了档案违法举报电话,并已通过《长安开发》(原《长安报》)和电视台进行了公布,即凡发现单位档案管理混乱,存在档案丢失、损毁、涂改、擅自销毁档案的行为,均可拨打电话:029—85292118或029—85298608(执法科)进行举报,区档案局将依法进行查处。

  • 标签: 举报电话 档案违法 档案局 长安区 设立 行政执法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在校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校归属感和中学生违纪行为问卷,调查了湖州市多所中学的400名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违纪行为状况。结果男生的违纪行为明显高于女生;在归属感上,在校1-2年的学生明显高于其他的学生,而在校不到1年的学生又高于在校2-3年的学生;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他们的在校违纪行为两者之间总体上存在着负相关。结论中学生违纪行为与其学校归属感有关。

  • 标签: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违纪行为
  • 简介:案情简介某信息公司在网上发布招聘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广告,其中明确该岗位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许某经过面试后于2014年9月23日入职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双方签订一份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自2014年9月23日起至2016年9月22日止,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月工资5500元;约定许某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信息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入职当日,许某参加了信息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签收了员工手册并签名确认知悉和愿意遵守其中的规定。

  • 标签: 试用期 解除劳动合同 信息公司 违法 内因 团队合作精神
  • 简介:劳教制度废除以后,以何种制度来替代,主要有轻罪制度、保安处分制度和《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三种观点。通过对轻罪制度及保安处分制度的批判,可以发现《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具备教育矫治适用条件明确、合理合法、程序公正、容易操作等优点。文章从《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必要性、基本内容设想、公众法感情几个方面论证了《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是衔接劳教制度废止后最合理的一种制度选择。

  • 标签: 劳教制度 保安处分 教育矫治
  • 简介:小冬和小亮都是住校生,两人原是“铁哥们”,后来关系却不如以前了。老师了解发现,小亮曾经偷拿过小冬的钱,被小冬知道后,小冬有些不高兴,两人的关系就不好了。

  • 标签: 侵权 违法 人身权 财产权 初中 思想政治课
  • 简介:所谓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是指某些中学生的行为超出了“问题行为”(不良行为)范畴,违犯了国家法律的行为。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绝不是偶然的,往往是因为从小学时期就形成了不良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调查表明:第一次出现越轨行为多在小学阶段。11—13岁初犯,14—16岁猛增,17—18

  • 标签: 违法犯罪行为 越轨行为 学生违法犯罪 问题行为 道德品质 犯罪道路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劳动保障、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厅(局)、总工会:为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和流动人口的监管。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研究决定,于2008年6月15至7月15日,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企业,

  • 标签: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专项行动 违法犯罪 非法用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国土资源部
  • 简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消除制度符合未成年犯罪人特点的处罚与保护制度,有利于他们重返社会。本文论述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消除制度的现实需要和理论基础,提出了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的对策。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记录消除制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现在也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我国汽车强国的建设离不开这关键一步。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交通部门应该重视改善路况,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设施安装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交通安全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司机规范开车,加强对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违法与事故处理法律障碍及建议。

  • 标签: 智能网联汽车 道路交通 事故处理
  • 简介:摘要: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未成年是否可以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光和未成年人本身的人生、家庭幸福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也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及稳定息息相关。综合实际情况,近些年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逐步呈现出低龄化和凶残化的特征,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时,促进未成年人实现健康成长,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未成年人 未成年犯罪 违法犯罪
  • 简介:摘 要:如何恰到好处地处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违纪行为考验教师教学智慧和应变能力。中学生课堂违纪的心理和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违纪的性质、动机灵活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逐渐减少和根本杜绝中学生恶意违纪行为。

  • 标签: 课堂违纪 处理艺术
  • 简介:【摘要】违纪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有原生家庭矛盾学生的违纪教育,归纳高校辅导员应对此类问题时应如何分析处理,对有易情绪化学生教育工作中的经验总结进行分析,供辅导员面对化解此类学生工作问题时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

  • 标签: 高校辅导员 家庭矛盾 违纪教育
  • 作者: 吴柯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4-14
  •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年第4期
  • 机构:[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群体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如何营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防止青少年出现对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的依赖与沉迷,成为网络时代青少年教育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特征的分析,阐述其对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对预防或减少青少年犯罪有所裨益。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包括犯罪类型多样化、智能化犯罪增加、暴力倾向加剧以及偶然犯罪和冲动犯罪比例较大等问题,探讨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路径。这些路径包括加大不良文化娱乐网络整治力度,加强未成年人被害人的保护工作,推动建立未成年人帮教机制,以及支持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宣传活动。通过这些举措,有望有效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率,创造更安全的社会环境。

  • 标签: 犯罪特点 文化娱乐网络 法律知识 未成年人 多举措帮教
  • 简介:<正>[背景材料]材料一据2004年底统计,我国的手机用户人数已经达到3.35亿、全国平均每天有5亿条短信在发送。在手机短信业务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便捷和实惠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在利用手机短信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违法短信的社会危害性日益凸现。材料二2005年11月1日,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

  • 标签: 背景材料 社会危害性 银行业监督管理 违法犯罪 信息产业 银联
  • 简介:案情简介2014年6月,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接到劳动者举报,反映某服装厂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的违法行为。举报人因还在该单位上班,所以不敢实名反映.故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无法向其进一步了解情况。

  • 标签: 违法行为 用工行为 劳动监察 单位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资格
  • 简介:贪污贿赂犯罪涉案财物的处理困难源于涉案财物性质的认定困难,认定违法所得是认定涉案财物属性的重中之重,不能让行为人因违法而获利是认定违法所得的基本原则,违法所得的外延应包含脏款的转化物,司法实践中应加强监督,借鉴行政执法所采取的比例原则认定转化物之属性,重视转化物的自然增值属性的判断,在保护涉案财物相关方利益的基础上加强追缴违法所得的力度。

  • 标签: 违法所得 监督 追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