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与现代意义》,《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民族性与现代转换问题》《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我们研究古代文论既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 标签: 中国古文 创造型中国 古文研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6
  • 简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与现代意义》,《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民族性与现代转换问题》《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我们研究古代文论既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 标签: 中国古文 创造型中国 古文研究
  • 简介:随着少年文学及其研究的发展,死亡现象及相关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少年文学作品中,并引起广泛的讨论。而美国少年文学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已从青涩一路走向成熟,足以成为此领域研究的表率。美国少年文学对于死亡问题的研究和态度上的变化经

  • 标签: 中的死亡 少年死亡 少年文学中的
  • 简介:摘要越南现代小说《男角四卞》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小说以批判社会现实为主要特征,思想内容丰富深刻,真实地再现了法国殖民主义统治下越南农村和城市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揭露当时社会的丑恶和黑暗,对后世现实型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现实型文学 再现性 逼真性
  • 简介:继《春天的狂想》之后,滕文骥导演最近又推出了《致命的一击》。影片讲述了一场打黑除恶的较量,一场激烈紧张的正与邪的较量。宁海市著名私营企业伟建公司的财务总监李文军被公司老总付建找人杀害。因为李文军曾将公司的内部黑账复制了六盘软盘。他委派新任财务总监何刚不惜任何手段找到软盘。为整顿。

  • 标签: 中国 动作类型片 《致命的一击》 电影艺术 电影创作
  • 简介:由于明初士人的诗学理论具有易代之际典型的过渡特点——即立足于理学的大背景之下,与朝代初兴所推行的风雅政教观念有所应合,但又受到祧宋归唐思想的影响,带有文学审美性质的反理学倾向;因此,明初士人对李白诗歌风雅正音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李诗豪放飘逸之艺术个性的无法回避,出现了理论上的矛盾交错,这使得明初对李白的理论评价,呈现出比元代更为明显的理学与文学相融通的特征以及艺术审美趋向。

  • 标签: 李白诗歌 明初 审美类型 选诗 批评 艺术个性
  • 简介:网络文学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初具独立品格,其标志是许多肇始于网络的小说类型和叙事模式开始成熟,并拥有了自己的经典。2009年2月结束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可以看做是网络文学寻找自己经典之举。二十一部作品在一百四十六部入选作品中脱颖而出,与纸媒文学相比,新类型居多。

  • 标签: 网络文学 历史小说 类型学分析 《家园》 成长 入选作品
  • 简介:国产警匪片必须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探索自身的类型性,在人性挖掘与商业奇观、在基于真实与叙事想像之间取得平衡,逐渐积累属于自己的民族诗学传统、审美经验和人生智慧,从而建构起“中国故事”自身的叙事范式与类型惯例。

  • 标签: 国产警匪片 类型性 中国故事
  • 简介:随着渐趋成熟的大众娱乐消费的催动,新世纪的聊斋改编电影在描绘重点上发生着从“刺贪刺虐”向“写鬼写妖”的游移,聊斋小说的跨界想象成为这些影片重要的取材和衍生资源。在叙事建构上表现为幽深繁复的迷宫气质,在主旨气韵上呈现为神秘阴郁、对峙冲突的哥特风格,在审美基调上则流露出言情、魔幻、悬疑、恐怖、动作、喜剧等多种类型元素互融共渗的混搭特征。诸如此类的改编行为在把小说“纸上的风景”转换生成为形象直观的影像传奇时,既需要借鉴和承袭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本土与异域的文化优势,又需要在美学聚合中进行深沉的文化身份认同,防止聊斋原著美学意蕴的流失散逸。

  • 标签: 新世纪 聊斋小说 电影 改编 类型
  • 简介:平安时期的日记文学,是日本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它是除了物语以外的平安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而日记文学中使用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对日本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甚至在当代日本文学中大量出现的“私小说”中也不乏对日记文学叙事方式的学习和模仿。本文主要就日记文学中所使用的第一人称叙述的类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此来加深对日记文学的认识。

  • 标签: 平安日记文学 第一人称叙事 类型
  • 简介:由于受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历史剧一直是电视剧这一艺术形式出现以后的一个重要类型。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同时,裹挟着商业大潮的滚滚而来、消费文化的汹涌澎湃,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也春潮萌动,渐次兴起,深刻刺激着电视历史剧的创新与发展。先是港剧《戏说乾隆》(1992)的引进,一阵“戏说”风潮掠过千家万户荧屏。在刷新收视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历史剧创作的持续升温。此后,《雍正王朝》(1999)、《大明宫词》(2000)、《一代廉吏于成龙》(2000)、《康熙王朝》(2002)、《天下粮仓》(2002)、

  • 标签: 中国市场经济 电视历史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初 《一代廉吏于成龙》 社会文化语境
  • 简介:虽然相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史料学来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是最近十几年才匆匆展开的,可谓是稍显滞后的一个'迟到的启动'(1)。但考虑研究工作的需要,也为了对近期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总体状况做出较为确切的把握,在这里,我们不揣冒昧地从知识谱系角度切入对之做一番不无粗糙的梳理。

  • 标签: 文学史料学 经典化 历史化 史料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传播
  • 简介:<正>本报告的主要思想依据的是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分类,即怎样接受并阐释外民族作家的创作,并从而将它归入超出民族文学所限范围的、规模更加广阔的历史——文学进程中。仔细地通读作品,这里是通读中国著名作家古华的长篇小说,原则上他属于由完全不同的文学传统造成的另一个民族文化区,除了导致直接的美学接受之外,还会产生将它与“接受方”的文学进

  • 标签: 长篇小说 民族文学 民族文化 文学传统 当代文学研究 作品
  • 简介:真正来自民间的集体创造和流传的各类文学,都是用方言表达和传承的,方言突出了它的特色和魅力。如果剥去这层语言外衣,将方言换为统一的标准语,民间文学也许会滋生新的美感,但已经发生了审美味变,原生态之美及其包蕴着的文化就会流失,新的外貌如同化妆后的美人,缺少自然与野性的活力。方言犹如民间歌谣的血肉,使它脾性鲜活,因方言而产生的修辞艺术更使它神貌俊朗。

  • 标签: 民间歌谣 修辞艺术 恩施自治州 方言 土家族 艺术特点
  • 简介:小说戏曲文体互动的一个基本表征即体现在题材类型的相谐互借上。明末清初随着小说戏曲都日渐成熟与繁荣,这种表现更加突出,不仅体现于常见的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题材,更扩而至于时事题材与世情题材。本文从明末清初时事题材与世情题材的相互承续方面予以初步梳理,以证二文体经常互相参定、相互作用、同步发展的交融状况。

  • 标签: 时事小说 时事戏 世情小说 世情戏
  • 简介: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用别有深意的服饰描写颠覆了其中男主人公对女性类型的陈见,并填补了新鲜的意义。红玫瑰王娇蕊和白玫瑰孟烟鸸分别时常处于“衣冠不整”和“严装正服”的着装状态中,她们不同的服饰风格表明了她们在自主性、生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她们在面对父权制规则时的不同态度和命运。

  • 标签: 衣冠不整 严装正服 服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