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GCMS(色谱质谱联用法)可用来鉴别陶器上的残留有机物,通过某些特定的生物特征测定样品。J.Eerkens的实验样品来源于美国内华达州西大盆地区26Ny938号遗址表面采集到的残损陶罐(编号JEC294)。陶罐散发出微弱的松香味道,所以他试图分析该陶罐中的残留有机物。由陶罐上切下1cm2的陶片,两面各磨去12mm,磨成粉末后加入氯仿与甲醇。充分混匀后经过离心与超声波降解,用HCl酸化为脂肪酸甲酯。GCMS法测此混合物得到谱图。分析谱图认为样品内包含饱和与不饱和的二羧基脂肪酸,还有不少的萜类化合物,包括倍半与二倍萜类化合物。根据倍半类与二倍萜类的存在,认为该器

  • 标签: GC-MS 色-质联用法 陶器 松香 矮松 生物特征
  • 简介:明太仓州施贞石墓出土古籍《古今考》中存有散夹于各卷内的手抄文牍共14页,该手抄文牍性质为明嘉万时期太仓州太仓卫前千户所官员奖惩履历文册;其中"巡抚""巡按""巡盐御史"等官职的出现体现了明代御史"因事特设"的特点和巡查地方及考核官员的职责。该文牍在保存明代卫所官员履历资料和反映都察院御史考核卫所官员职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 标签: 手抄文牍 前千户所 “操院” “盐院”
  • 简介:2006年9月,《红寺堡开发区志》出版后,由于机构改革,红寺堡开发区档案史志馆被撤销。2012年11月,红寺堡区档案史志馆再次成立。由于工作人员少;设备配备不到位,工作一直无法正常开展。

  • 标签: 红寺堡开发区 设备配备 史志 档案 机构改革 工作人员
  • 简介:<正>全国省市以上档案馆馆刊协作会于1996年6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与会者有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档案》、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上海馆《档案与史学》、江苏馆《江苏历史档案》、北京馆《北京档案史料》、重庆馆《档案史料与研究》、贵州馆《贵州档案史料》、云南馆《云南档案史料》等各主要档案馆馆

  • 标签: 档案馆 档案史料 协作会 历史档案 中央文献研究室 民国档案
  • 简介:嫦娥二号月球卫星发射升空的时候,我想起了家里收藏的一颗奇石,上面的石纹图案,恰好与之相映生辉。神话与现实,两两对应,那么巧合,令人惊叹。应当感谢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之笔,天造地设。

  • 标签: 嫦娥奔月 卫星发射 历史档案 石头 大自然
  • 简介: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水平和要求也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对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的要求也愈加重视和规范.文物保护档案工作作为文物保护“四有”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其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亦日益突显。

  • 标签: 石窟病害 档案记录 文物保护
  • 简介:本组史料选编了有关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设立细菌工厂,研制细菌武器,残害中国军民的调查材料。主要记述了日军七三一和一OO部队设立细菌工厂,专门培植和研制霍乱、伤寒、鼠疫等病菌,违背国际公法和人道主义,用活人进行试验,搜集大量黄鼠,并多次在中国城乡撒布细菌,造成严重瘟疫等罪恶行径。这些档案是侵华日军的罪证,它充分反映了日本细菌战犯杀人成性的残暴本质,是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的重要史和。本组史料取材于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东北卫生部档案。1950年,该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的指示,派人调查日军细菌部队的罪行,并搜集有关的资料。东北卫生部是中国东北行政区卫生行政领导机关,主要负责卫生行政、保健、防疫、制药、宣。吉等工作。其前身是1947年6月成立的东北民委卫生处。1948年8月改称为东4匕行政委员会卫生部,1949年9月改称为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1954年8月15日撤销。在以下公布的。。当案资料中包括有日本细菌部队关于征集黄鼠的档案文件更具价值,为日军在华进行细菌地提供了铁证,特予一并选编公布如后。

  • 标签: 部队 细菌战 鼠疫 侵华日军 细菌工厂 日本帝国主义
  • 简介:<正>发生在清朝中叶的“大小金川事件”,历来为史学界所关注。近年来不少学者以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很有建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存有大量关于金川事件的珍贵文件,笔者仅依据这些档案史料,就清政府对金川土司所采取的政策及其演变作一些探讨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清政府 小金川土司 土司制度 清代档案 大金川 改土归流
  • 简介:本文分析了受灾档案抢救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受灾档案抢救时的保护对策,并进一步提出做好受灾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几点具体意见。

  • 标签: 受灾档案 档案抢救 档案保护
  • 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时代,信息化管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网络技术等已不再是新的名词.……

  • 标签: 中的作用 文物藏品 档案中的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章第三十六条规定,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必须区分文物等级,设置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同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分别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馆藏文物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八条、二十九条对馆藏文物的“档案”建立有更为具体的规定。因此,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档案”建立工作,是馆藏文物保护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而“档案”的类别和形式又是十分重要的载体,其中纸质档案在目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馆藏文物 纸质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整理研究 保护管理 行政部门
  • 简介:本文利用《清实录》资料,特别是满蒙文档案史料,进一步论述了清代八旗察哈尔形成的过程。还考证了八旗察哈尔在清入关后驻牧地的位置,认为八旗察哈尔在顺治年间游牧于大同、宣府边外。

  • 标签: 档案史料 察哈尔 八旗 蒙文 记载 清初
  • 简介:鉴于目前对土司制度的研究有忽视对档案,特别是清代档案使用的倾向,本文以大量实例论述了清代档案在土司制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清代档案不仅能为土司制度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而且还能提供大量为其他文献所未栽的珍贵史料,充分利用清代档案,会对土司制度的研究有所突破,并能纠正以往研究中的某些观点和认识。同时指出,利用清代档案,也要认识到档案的局限性,并对档案的真实性进行鉴别。

  • 标签: 土司制度研究 重视 清代档案 利用
  • 简介:承袭制度是土司制度的核心。清代土司承袭制度有诸多内容,本文仅阐述土司袭职程序的相关规定,并根据清代档案具体考察其实施运行情况,从中能够看到袭职程序的规定是必须严格遵行的。这是土司袭替得以正常进行的保证,也是土司制度臻于成熟的标志。

  • 标签: 土司 承袭制度 清代档案
  • 简介:一、前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这些有形的物质诸如遗址,建筑群、名城、器物、典籍、艺术品作为历史文明的载体需要进行有效的保管保护,从而使中华民族发展的物证得以留传后世。而且,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资源,既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又是重要的经济资源。除了其固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外,

  • 标签: 数据库管理 系统发展 档案信息 馆藏文物 历史文化遗产 民族历史
  • 简介: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支,主要生活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嘉绒藏族土司档案是研究嘉绒藏族土司的珍贵资料。近年来,笔者对部分嘉绒藏族土司藏文档案进行了初步的收集、整理与翻译,通过这一工作,对嘉绒藏族土司档案资料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拟通过介绍嘉绒藏族土司藏文档案,探讨嘉绒藏族土司档案的内容,分析嘉绒藏族土司藏文档案资料的价值。

  • 标签: 嘉绒藏族土司 档案资料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