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阶段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患儿带来的影响。方法 : 将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36例高热惊厥患儿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一组各18名患儿。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选择阶段护理,两组采取相同的治疗方式,对比护理效果以及对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4.44%)远远高于对照组(72.22%)(P <0.05)。同时干预组无患儿复发,对照组总复发率为(22.22%)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执行阶段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疾病复发率,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阶段性护理 作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呃逆患者治疗中氯丙嗪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呃逆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分别给予丙戊酸钠、氯丙嗪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06%(33/34)高于对照组64.71%(22/34),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呃逆患者治疗中,氯丙嗪的应用对治疗效果的提升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中枢性呃逆 氯丙嗪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至少有下列症状中的1项,且不能被其他因素解释。(1)日间嗜睡。(2)频繁的夜间微觉醒/唤醒。整夜监测证实,每小时睡眠中有5次或更多的中枢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清醒时正常碳酸血症,PaCO2<45mmHg。中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的特点是呼吸努力不存在或减少,伴随气流和食管压的减少,且持续10秒或更长。

  • 标签: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诊断
  • 简介:中枢低钠血症和相关激素的分泌异常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和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二者能加重病情的危重程度,增加死亡率.中枢低钠血症主要分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和脑盐耗综合征两种.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但由于病因不同,因而诊断和治疗原则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异常分泌的激素包括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性腺激素等,临床上可以通过激素的异常分泌水平对患者的预后作出判断,同时可以据此作出正确的治疗.

  • 标签: 中枢性低钠血症 分泌异常 相关激素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抗利尿激素分泌 诊断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特发性中枢性早熟女童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性早熟女童进行护理干预,在首诊(护理干预前)和半年后复诊(护理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生活方式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健康文化学习、不滥用滋补品、坚持运动、遵医行为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对性早熟女童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使患儿积极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性早熟女童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中枢低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60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与诊治方法。结果本组60例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者42例,其中40例血钠转归,2例死亡;脑耗盐综合征者18例,其中17例血钠转归,1例死亡。结论及早诊断导致低钠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尽早对症治疗,能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血钠转归率,减少死亡发生率。

  • 标签: 中枢性低钠血症 颅脑损伤 临床诊断 治疗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中枢神经感染患者应用MRI(磁共振)与CT诊断的价值及准确。方法:研究于2018年11月到2020年1月开展,共纳入128例观察对象,全部患有中枢神经感染,均在上述时间段进入本医院接受治疗,结合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均采用CT检查,实验组则增加MRI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感染诊断应用MRI与CT联合检查具有积极价值,诊断准确率高且没有创伤,可清晰显示出患者的病变情况与解剖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CT 准确率 中枢神经感染 MRI 联合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上肢痉挛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的6例中枢上肢痉挛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疗效。采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评估肌张力的变化,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移位神经生长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的损伤。术后健侧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肌力减退和感觉麻木,均于术后1~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时间为(17.3±1.4)个月(15~19个月)。术后1、12个月偏瘫侧FM运动功能评分、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及改良Ashworth分级显示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均呈逐渐改善的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例患者中,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5例患侧未引出波形的患者,术后12个月均可以引出波形。1例患者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潜伏期为29.7 ms,波幅为0.8 mV;术后12个月潜伏期为22.0 ms,波幅为1.9 mV。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显示,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上肢痉挛偏瘫的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在联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疗效好。

  • 标签: 偏瘫 中枢神经系统 痉挛 上肢 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上肢痉挛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的6例中枢上肢痉挛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疗效。采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评估肌张力的变化,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移位神经生长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的损伤。术后健侧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肌力减退和感觉麻木,均于术后1~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时间为(17.3±1.4)个月(15~19个月)。术后1、12个月偏瘫侧FM运动功能评分、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及改良Ashworth分级显示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均呈逐渐改善的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例患者中,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5例患侧未引出波形的患者,术后12个月均可以引出波形。1例患者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潜伏期为29.7 ms,波幅为0.8 mV;术后12个月潜伏期为22.0 ms,波幅为1.9 mV。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显示,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上肢痉挛偏瘫的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在联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疗效好。

  • 标签: 偏瘫 中枢神经系统 痉挛 上肢 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频眼震电图在中枢眩晕与外周眩晕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资料抽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3月收入眩晕患者90例,进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鉴别区分中枢眩晕及外周眩晕。结果90例患者行VNG检查,其中有47例被鉴定为中枢眩晕,占52.2%,有10例颈眩晕(21.3%),17例后循环缺血(36.2%),20例偏头痛眩晕(42.5%);有42例被鉴定为外周眩晕,占47.8%,有2例前庭神经炎(4.8%),4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9.5%),9例梅尼埃病(21.4%),27例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64.3%)。结论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可对中枢眩晕和外周眩晕进行有效的区分鉴别,提供针对的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视频眼震电图 中枢性眩晕 外周性眩晕
  • 简介:摘要报道1例中枢性早熟合并原发性色素沉着结节肾上腺皮质病(primary pigmented nodular adrenocortical disease, PPNAD)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结合有关文献对PPNAD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发现阴毛出现1年余。入院体格检查有库欣综合征表现。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减低,血皮质醇节律紊乱,24 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尿游离皮质醇反常性升高,肾上腺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双侧肾上腺多发小结节状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支持中枢性早熟,予GnRH类似物控制发育。行左侧肾上腺切除术,病理支持PPNAD。术后患儿库欣综合征症状有所缓解。

  • 标签: 中枢性性早熟 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 原发性色素沉着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 Carney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于2018.4-2019.4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是小儿产生高热惊厥的诱发因素;88例患儿经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最终全都痊愈出院,没有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和死亡的现象。结论当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的相关现象时,应立即对患儿进行降温处理和抗惊厥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复发,从而降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机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小儿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临床观察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儿高热症状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如有疼痛可适当应用镇痛剂,一般应用解热的镇痛剂,同时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咳嗽应用止咳剂。有些婴幼儿对发热耐受较好,虽有发热甚至高热,病儿精神较好,仍嬉戏如常,可不必处置。但病儿如有高热惊厥病史,应及早给予处理。

  • 标签: 小儿 高热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将我医院2012年~2013年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患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对他们地病情进行了十分严密的观察,与此同时要做好细致认真的护理工作,并对此次护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0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人在我医院护士的精心照顾护理之下,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并发症,而且全部都痊愈出院了。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病人,必须快速的加强抢救,以此保障病患小儿呼吸道的畅通,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氧气,加强高热跟皮肤护理以及他们的安全防护,为病患小儿能够早日的康复打下优良的基础。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护理 抢救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体质量65kg,ASA分级I级,入院诊断为"左后交通动脉瘤",拟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左后交通部动脉瘤夹闭术"。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麻醉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术前体温正常,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标签: 恶性高热 麻醉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62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1.9%,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患者体温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复发情况较少,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高热惊厥患儿以及50例发热但无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展开观察、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对治疗结果展开回顾分析。结果发热无惊厥组的血钠指标为(142.45±3.23)nmol/L,血钾为(3.89±1.23)nmol/L,血糖(7.09±2.13)nmol/L,各类客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4.0%,无效率为6.0%,说明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措施效果明显。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中,有针对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强化治疗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高热 惊厥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