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找出微量注射泵垂直移动后注出率改变最小的安全垂直移动高度,作为临床泵体垂直移动安全措施的理论依据.方法使用MicorinfusionPumpWZ-50C、WZ-50C2、BRAUNPerfusorcompact3台微量注射泵在10ml/min的运转速率下,分别用电子天平测定在平面未移动时以及分别垂直移动15,25,35,50cm高度后1min的注出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垂直移动注射泵各不同高度间的流量比较有显著差异垂直移动15,25,35,50cm与未移动时的1min的平均注出流量的差值分别为0.004,0.017,0.033,0.046ml,差值最小的是垂直移动15cm高度流出量剖面图显示水平面与垂直移动15cm高度的流出量线条呈稍有抬高而接近水平线状态,而后此高度流出量的点成为了一个拐点,线条随着垂直移动高度的增大变得越来越陡直,显示注出量比较的改变随着移动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结论垂直移动15cm高度注出量的变化最小,成为不同高度的增加使流出量急剧增加的拐点,此垂直移动高度是安全的移动高度.

  • 标签: 微量注射泵 垂直移动 注出率改变 安全移动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FSPFU)软件获取并测量盆底最小肛提肌裂孔(LH)平面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盆底超声检查的119例产后6个月内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膀胱膨出0~Ⅰ度17例、Ⅱ度68例、Ⅲ度34例。经会阴采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以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为初始切面的三维容积图并储存在机器中。由4名医生手动调节三维容积数据图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其中2名低年资医生为D1组、2名高年资医生为D2组),另由1名低年资医生用FSPFU软件一键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D3组),测量参数包括:最小LH的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左侧肛提肌尿道间隙和右侧肛提肌尿道间隙。记录每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所用的时间及测量的结果,并离线计算三组间最小LH轮廓的重合率。另由2名高年资医生A、B对所获取的LH图像进行独立线下评分。结果在不同膀胱膨出程度下,D3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的时间明显短于D1组和D2组,D2组明显短于D1组(平均时间:D1为82.97 s,D2为62.51 s,D3为2.71 s,均P<0.05)。三组测量的最小LH平面面积的组间一致性、相关性较好(均ICC>0.85,rs>0.70,P<0.001)。三组描绘的最小LH轮廓高度重合(重合率均>92%),且三组的LH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SPFU软件能快速准确地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帮助超声医师提高盆底超声检查的效率,可成为临床上辅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工具,推动盆底超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自动盆底超声 肛提肌裂孔 盆腔器官脱垂 膀胱膨出
  • 简介:目的:分析最小量节段性外垫压手术治疗复杂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0/2008-10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的、接受最小量节段性外垫压术治疗的连续的复杂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6例。复杂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限定为裂孔位于两个及两个以上象限,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在C1~C2。最小量节段性外垫压术是指仅限于裂孔区的节段性外垫压,联合前房穿刺放房水,术后裂孔周围激光凝固。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手术前后视力、视网膜脱离范围、裂孔数目、裂孔形态、一次手术复位率、再次手术复位率、再次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31.92(19~62)岁,平均病程为7.40(2.0~36.5)mo,视网膜脱离象限平均为3.33个,平均裂孔数量为3.43(2~7)个。手术后视力提高的患者为48例,一次手术复位率是84%(64/76);再次手术复位率是93%;再次手术率为38%。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短期复视3例,短期高眼压12例,黄斑水肿2例,共17例。结论:和文献资料比较,以最小量手术治疗复杂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可以取得与环扎手术同样的解剖及功能复位,但是再次手术率较高。强调手术适应证选择的重要性。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复杂的 巩膜外手术 最小量
  • 简介:目的:确定低温对方法:3—10岁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闻隔缺损患儿28名.随机被分为三组:A组(37℃组,10例).8组(34℃组.10例)和C组(31℃组,8例).所有患者不用术前药.以异氟醚(ISO)和8%氧化亚氟吸入诱导.给予琥珀胆碱1mg/Kg后气管插管.而后至切皮不使用任何肌松药。各组中根据前一例患儿中ISO的预定水平:前一例患儿的结果为阳性则提高15%.反之则降低15%,切皮前维持终末呼气中的ISO浓度在预定水平至少15min.最后用线性回归法检验温度和ISO的最小有效肺泡气浓度(MA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B、C三组ISO的MAC分别为1.6083Vol%,1.275Vol%和1.26Vol%,鼻咽温与ISO的MAC值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89,p=0.05).结论:小儿异氟醚最小有效肺泡气尝试随着温度的降低旦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一结果可为在低温下ISO的安全使用提供指导。

  • 标签: 低温 先天性心脏病 患儿 异氟醚 肺泡气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评价成人颅内室管膜瘤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3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进行Ki-67增殖指数测定的29例成人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的术前常规MR及扩散加权成像资料,在ADC图上测量肿瘤实质成分ADCmin值,计算ADCmin值与Ki-67增殖指数表达的相关性,按Ki-67增殖指数数值将其分为高表达组(Ki-67≥10%)与低表达组(Ki-67 <10%),并进行两组间ADCmin值的比较,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min值判断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的性能。结果成人颅内室管膜瘤ADCmin值与Ki-67增殖指数间呈负相关(r=-0.596,P<0.01)。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组的ADCmin值明显小于低表达组,应用ADCmin值鉴别Ki-67增殖指数高、低表达组的AUC值为0.897,以0.871 × 10-3 mm2/s作为最佳区分阈值时,其区分Ki-67增殖指数高低水平表达组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3%、92.3%。结论ADCmin对术前无创预测成人颅内室管膜瘤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评估其恶性程度具有潜在价值。

  • 标签: 室管膜瘤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Ki-67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工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或持续利用。以生态工业理念改造我国的传统工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发展生态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进一步扩展了生态市、生态省的内涵,为我国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模式。

  • 标签: 生态工业园区 环境可持续发展 经济规律 承载能力 生态系统 生态经济
  • 简介:摘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土地资源规划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土地规划利用工作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影响到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在土地规划中,土地整治工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生态土地整治工程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土地整治工程内容、生态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中,提出了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土地整治工程 生态治理 工程设计 土地规划
  • 简介:目的比较简单随机化、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和最小化法的均衡性。方法运用MonteCarlo方法分别进行三种随机化方法的模拟分组,然后比较三种随机化方法在有6个非处理因素时,组间总例数的均衡性及非处理因素组间分布的均衡性。结果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和最小化法可保证组间总例数的均衡;住保证非处理因素的组间分布均衡性上,最小化法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疗法,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与简单随机化在保证非处理因素均衡性上效果接近。结论最小化法既可保证组间总例数的均衡也可保证非处理因素组间分布的均衡,因此在保证均衡性上是首选。

  • 标签: 随机化 分层区组随机化 动态随机化 最小化法 临床试验 均衡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瘤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ADCmin值为(0.989±0.104)×10-3 mm2/s,胶质细胞瘤ADCmin值为(0.837±0.11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 (P=0.002),以0.880×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 标签: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重型高原肺水肿患者行以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56例重型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行经鼻低流量氧气湿化治疗,研究组行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9.29%)明显比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4.29%)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胸片阴影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高原肺水肿患者行以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可取得确切效果,使患者胸片阴影以及肺部啰音尽早消失,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 重型高原肺水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FEV1/FVC≥0.7的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功能的差异,研究了FEV1/FVC≥0.7的吸烟者的肺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早期发现COPD。在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对388名FEV1/FVC≥0.7且没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指数> 50)的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包括223名男性和165名女性。肺容量指标 FVCpred% 和 ICpred% 是显著低于非吸烟者 (P

  • 标签: FEV1 FVC 正常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经鼻高流量吸氧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试验组,各40例,分别采取高流量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吸氧。比较血气指标。比较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氧合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组间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气促、发绀、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可以改善血气指标,促进症状消失。

  • 标签: 肺炎 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吸氧 高流量面罩吸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技术探讨紧张型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 TTH)患者静息态下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改变模式及其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自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TTH患者31例及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33例,利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灌注成像技术行全脑扫描,分析TTH组及健康对照组的静息态CBF值的差异,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TTH组疼痛程度,分析CBF改变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TH组患者双侧海马旁回、左侧丘脑、左侧壳核、右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左侧岛叶的CBF值升高;右侧中央后回、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额中回的CBF值减低(P<0.05,family-wise error,FWE校正)。另外,左侧豆状壳核、左侧尾状核、右侧海马的CBF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374,r=0.416,r=0.358,P均<0.05),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的CBF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44,P<0.05)。结论TTH患者的大脑存在多个CBF值异常的脑区,这些脑区的脑血流改变可能参与了TTH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脑血流量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疼痛程度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重症监护室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最终行机械通气风险的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便捷有效的预测方法及准确的治疗时机,提高ICU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入院24 h内生命体征、血气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急性合并症、APACHE Ⅱ评分、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等,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构建列线图。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362例患者,根据最终是否行机械通气分为经鼻高流量氧疗组(HFNC组)及氧疗失败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组(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组)。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结果表明APACHEⅡ评分(OR=1.323,95%CI:1.818~1.483)、ROX指数(OR=0.371,95%CI: 0.226~0.609)、总住院时长(OR=1.097,95%CI:1.003~1.200)及合并急性呼吸衰竭(OR=2.456,95%CI: 1.368~4.506)是决定患者是否行机械通气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评估及验证模型显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892,C-index为0.985;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较好,列线图与各独立影响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5、0.959、0.899、0.656和0.576,表明该模型比单独指标预测风险效能更高;决策曲线分析也显示出该列线图具有极高的临床获益性。结论影响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是否行机械通相关因素较多,本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将最具有价值的指标联合,建立了预测性能较好的评估患者风险的列线图,可进一步为临床医生提供简单有效的预测方法,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高流量氧疗 机械通气 列线图 预测模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对中度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插管率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中度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排除重症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意识障碍、存在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禁忌、需要紧急插管、拒绝插管、年龄<18岁及妊娠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HFNC组和NIV组,治疗过程中需要气管插管判定为治疗失败。记录患者治疗后1 h、6 h、12 h、24 h、48 h时生命体征、ROX指数、血气分析指标、超声参数以及气管插管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共91例患者纳入研究,HFNC组46例,NIV组45例,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FiO2较基线均有明显升高(P<0.05),NIV组1 h及24 h呼吸频率较HFNC组降低(P<0.05),两组其余各指标在各相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FNC组治疗失败率为52.2%,NIV组为48.9%,生存曲线显示两组间插管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 h时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舒张末期右心室与左心室比值增加(OR=1.044,95%CI: 1.012~1.077),APACHEⅡ评分较高(OR=1.082,95%CI: 1.006~1.163),膈肌移动度升高(OR=0.341,95%CI:0.165~0.704)为治疗成功的保护因素;1 h时的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肺部超声评分(OR=1.353,95%CI: 1.034~1.772)及舒张末期右心室与左心室比值(OR=1.097,95%CI: 1.038~1.159)增加,PaO2/FiO2较高(OR=0.929,95%CI: 0.884~0.977)、ROX指数较高(OR=0.524,95%CI: 0.332~0.826)、膈肌移动度升高(OR=0.119,95%CI: 0.030~0.476)为治疗成功的保护因素。结论在中度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HFNC与NIV均可改善患者氧合,两者在插管率和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超声参数可能更有助于早期评估HFNC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流量氧疗 中度急性呼吸衰竭 超声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经气管切开导管高流量氧疗(THFO)与经鼻高流量氧疗有相近的生理效应,提供准确的吸入氧浓度、最佳的气道湿化。但THFO由于连接界面不同,研究显示其对死腔的冲刷作用有限,呼气末正压效应不明显。THFO目前主要应用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家庭氧疗以及气管切开术后的氧疗等,其临床应用也在不断地被探索,但目前还没有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高流量氧疗 气管切开术 生理效应 临床应用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7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发病一周后开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在发病后开始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和平均住院日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脑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0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中,观察组( 15.8±5.4) d小于对照组( 20.8±7.1) d,差异明显( P=0.001)。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提高脑血流量并且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具有优异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脑梗塞 ;早期康复治疗 ;脑血流速度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n cerebral blood flow index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egan to receiv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e week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arted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01);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15.8 ± 5.4) d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8 ± 7.1) 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01).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shorten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hich has excelle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use.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扎普司特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剂(PBS)组和扎普司特组,每组14只。参照改良的Koizumi等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部缺血模型。经静脉分别注入PBS及扎普司特(10mg/kg)1ml,用激光多普勒流量仪连续测定缺血侧及对侧皮质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皮质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后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扎普司特组缺血侧皮质的局部脑血流量较PBS组升高了30%±11%,而对侧没有升高;cGMP为(160±46)fmol/mg蛋白,与对侧皮质的(131±30)fmol/mg蛋白及PBS组的(106±29)fmol/mg蛋白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扎普司特组和PBS组大鼠的皮质梗死体积分别为(135±16)、(202±64)mm^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扎普司特通过提高脑缺血侧大脑皮质的cGMP而提高了局部脑血流量

  • 标签: 脑缺血 局部血流 环GMP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后腹腔低流量持续冲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30例外科术后经腹腔双套管行腹腔冲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具体护理操作方法。包括腹腔冲洗液的选择、腹腔冲洗速度的选择、腹腔冲洗不良事件的预防和护理及腹腔冲洗效果的优化。结果30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且随访期间,患者均病情稳定。结论经腹腔双套管低流量持续冲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清创术后的治疗方法,是控制感染、促进切口愈合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双套管 腹腔冲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 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方法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 2019年 3月 -2019年 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80例 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 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研究组则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方式,对比治疗效果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要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为 55%,对照组为 47.5%,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从治疗结果上看,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为 12.5%,对照组的为 17.5%,研究组要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和无创正压通气相比,在 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插管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在治疗上是安全的有效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经鼻高流量氧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