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规避护理风险,探索护理标识在心血专科医院使用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各种血管活性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标识不同颜色。结果护士在用药执行准确率明显提高,标识后较标识前相比,优化了工作质量,保证了用药安全和患者安全。结论药物颜色分类标识在在心血专科医院高危用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中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颜色分类 标识 血管活性药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心血内科患者的机能糖代谢水平,提高医学临床糖代谢治疗的研究效果。方法根据临床治疗入院的100例心血患者的基本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10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患有糖尿病。患者在检测前使用口服葡萄糖试验检测耐量的方法,和空腹血糖检测的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分析。通过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测定效果,确定数据对比检测水平。结果在90例未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出现糖代谢紊乱异常的有45例,占综合比重的37%,检测过程中葡萄糖的耐药量相比空腹血糖的奶糖检测更加准确,可以有效的避免检测过程中出现疏漏,甚至出现误诊的现象。结论心血疾病的检测中,多半患者会出现糖代谢紊乱异常的现象,通过使用葡萄糖药耐含量的检测和分析,逐步提高临床的诊断准确效率,提高临床检验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血管 糖代谢 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98例心血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条件下随机分为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5.7%,患者生活优良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极大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心血管内科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以降低心内科护理差错发生率。方法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团队,开发和采用系列护理标识,明确各类标识的含义和作用,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和使用。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护士满意度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的应用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标识 心内科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结果观察者患者满意率为88%,对照组的满意率为6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为6%,对照组12%,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讨论心血内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面对紧急情况预先准备应急措施,能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在心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2月~2016年4月,多家医院择期进行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患者44例,据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诱导、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对比不同时间段血清标志物水平。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CK-MB、cTnl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观察组CK-MB、cTn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追加药物11例、并发症3例,观察组10例、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手术中的应用舒芬太尼诱导与维持麻醉,可减轻心肌损伤。

  • 标签: 心脏手术 舒芬太尼 多中心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心血护理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心血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综合造成的;结论医院应当规范护理整个操作流程,严格要求护理各个环节,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及服务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和实效,患者需要积极配合人员的治疗指导,减少护患纠纷问题。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内科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记录两组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4.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联合治疗急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氯吡格雷 急性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血疾病产生的诱因以及进行内科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自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心血疾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对于患者的患病诱因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对于患者进行内科护理。对于患者的心血疾病产生的诱因进行分析并且护理过程当中观察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状况。结果患者自身的运动量以及情绪起伏过大、天气的变化、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等情况都有可能成为心血疾病发病的诱因。但是患者经过治疗以及内科护理后,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二者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过大的运动量和情绪起伏、不良的饮食习惯都有可能成为患者心血疾病产生的诱因,而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通过进行内科的护理能引起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起到治疗效果提升以及降低复发率的作用。

  • 标签: 心血管 疾病 诱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血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6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护理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患者在患者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血内科治疗效果显著,在积极,细致的专业护理基础上,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病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心血病患者失眠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99例老年心血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为甲组(51例)和乙组(48例)。调查患者失眠原因,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针对失眠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比较甲乙两组患者失眠的发生率。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造成老年心血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环境、药物以及饮食等因素,其中主要原因为生理、心理以及饮食等因素。经护理后,甲组患者失眠复发情况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老年心血疾病患者失眠原因的结果显示,主要原因为生理、心理以及饮食等因素,针对失眠原因进行护理之后,降低了患者失眠复发的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血管疾病 失眠原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