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香港著名诗人孙重贵山水为例,论述了山水寓性情于游赏的过程之中,于物我变化中显示出统一,于形神参差中体现着和谐,进而促成内情与外象的契合,主观与客观的渗透,情感与景致的交融.

  • 标签: 孙重贵 山水诗 性情 游赏 情景交融
  • 简介:摘要:中国古人始终将自然与人工的山水环境视为城市营造的依据,街区与所处山水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增益,同作为居民生活与价值观念的载体。而在现当代风景园林语境中,传统山水观正逐渐走向“看不见”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实景的消逝、意象的迷失和时空关系的隔断。源于西方的“图面设计法”虽加快了设计的生产速度,却也带来“孤立、静止、片面、脱离真实”的副作用,主客分离的创作立场隔断了人与所处山水环境的联系。

  • 标签: 中国传统山水诗画 时空观 山水意境
  • 简介:摘要:园林景观设计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个住宅小区的整体建设定位与水平,呈现出民族特色文化底蕴。现阶段,各地区的住宅小区纷纷加强对园林景观的设计,立足我国传统文化,应用大量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以框景的手法塑造具有中式意蕴的园林景观空间结构,体现如诗如画的传统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想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就需要结合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明确设计需求,把握好园林景观与传统之间的关系,适当以传统元素丰富园林景观空间层次,增添景观区域色彩。

  • 标签: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山水诗画 时空观 山水意境
  • 简介:摘要:中国古人始终将自然与人工的山水环境视为城市营造的依据,街区与所处山水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增益,同作为居民生活与价值观念的载体。而在现当代风景园林语境中,传统山水观正逐渐走向“看不见”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实景的消逝、意象的迷失和时空关系的隔断。源于西方的“图面设计法”虽加快了设计的生产速度,却也带来“孤立、静止、片面、脱离真实”的副作用,主客分离的创作立场隔断了人与所处山水环境的联系。基于此,对风景园林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画时空观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中国传统山水诗画 时空观 山水意境
  • 简介: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了审美创造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其中,审美想象力作为其基本维度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山水为载体从营造氛围激活想象、诱发回忆推动联想、组合意象再造想象、开放思考创造想象展开基于审美想象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推动审美创造素养的切实落地。

  • 标签: 审美想象力 山水诗 小学语文课堂
  • 简介:唐宋以来,中国山水画常在自然宁静的画面上点缀一两个樵子渔夫、牧童野老、文人雅士或羽客高僧,这类人物被画家叫做点景人物。点景人物尽管被画得很简很小,却是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从人物画中解放出来所取得的胜果。从美学的意义上看,点景人物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助于自然美的形象的充分刻画,有助于山水构图美的

  • 标签: 山水诗歌 自然美 唐宋 美学 点景 王维
  • 简介:唐代山水人的审美心理,是魏晋以来,以艺术审美为中心地位的美学倾向的承传、扬弃和发展。一方面,他们在前代诗人审美成就的基础上,扬弃了“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谢灵运)追求形似的纯客观描写;一方面,他们又一往情深地追求主体意识的确定,“以物观物”(王维),从直觉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活动。因而他们所描述的物象,即使与前辈诗人相同,而其审美特征也与前人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写独卧南亭,乘凉消夏的幽居生活。首联“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从表面上看,就很象是纯客观地描写,与六朝诗歌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灼热的阳光逐渐西落,清凉的池月冉冉上升的这些景象的联缀变化中,却有着诗人一刹

  • 标签: 唐朝 诗歌 山水诗 文艺美学 错觉 审美意识
  • 简介:摘要王维在描写客观自然与表现自我感受时,总能巧妙地将情与景自然地融通在一起,使读者在如画的自然美景描绘中物我两忘,进而去体味诗人体验的佛禅意趣。

  • 标签: 王维山水诗意境美
  • 简介:东晋赏物模式的物之殊相、主体赏玩及人生感悟,这三个方面构成为山水写作主流范式的基本要素,此种主流范式经由谢灵运的诗歌而得以完全确立。谢灵运以其高妙的语言文字手段将这些要素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标签: 谢灵运 山水诗 赏物模式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02
  • 简介:  (二)审美型山水  易顺鼎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审美型山水,  4.怀古幽情  易顺鼎的山水中还有大量怀古之作,易顺鼎还在山水中寄寓失意情怀

  • 标签: 山水诗略 易顺鼎山水诗
  • 简介:李白的山水独成一体,风格奇特,深为人们所喜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因为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独创,又带上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另外,当;时盛行的道教思想对李白山水的创作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 标签: 李白 山水诗 风格来由
  • 简介:柳宗元是中唐诗歌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大家,对于他的诗风,学者们的评价是既有冷峭简淡的一面,但是也有淡薄迂徐的一面。本文是想通过对柳子山水田园的分析,从所描写的内容和诗中所表现出的意象,联系其社会经历及性格对其淡薄迂徐的诗风下的不平心境加以说明。

  • 标签: 心境 田园诗 山水诗 疗伤 孤独 柳宗元
  • 简介:自魏晋南北朝起,诗人们渐渐开始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用清丽洗练的笔触描绘静谧的田园山色、惬意的农家野趣、恬淡的隐逸生活及脱俗的淡泊心境。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片诗意的山林田野,感悟田园牧歌的恬淡生活。

  • 标签: 园田居 山水田园诗 清清山色
  • 简介:摘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歌的开创者,他写作的田园与他所生活的农村环境密不可分,也与他亲自躬耕的生活经验不无关系,正是在这种生活体验中,才有了陶和谐的特点。

  • 标签: 陶渊明 农耕 田园诗 和谐
  • 简介:生态学理论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代山水人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理论.他们都崇尚自然,敬仰生命,推崇健康、淳朴的精神价值。他们提倡人类应该正确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由于中西文化、哲学、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这两者也还是许多不同之处的.本文将从生态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古代山水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并将它们进行相应的比较。

  • 标签: 生态视角:中国古代山水诗歌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 自然
  • 简介:东晋是玄言流行的时期.玄言因以枯燥的说理代替形象的塑造,辞雕旨虚而日益遭到遗弃.东晋诗人将山水引入玄言诗中,清新细致的景物描写和玄远虚灵的意境使诗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随着山水描写成分的逐渐增多与玄言成分逐渐减少,山水最终取得了独立的艺术地位.

  • 标签: 意境 审美心态 宇宙意识
  • 简介:<正>古人云:山无奇,不足以志;无美,不足以志;无事,不足以志;无文,不足以志。山水歌与旅游有着一种意味隽永的渊源关系。辟风光形胜之地以专供游览观赏,这是人类的高级审美活动。人类也由此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即游观文化;确切地说,这种游观文化最早,更多的时候是以诗歌的文化形式表达出来的。

  • 标签: 山水诗歌 旅游资源 游观 审美活动 唐代诗人 文化形式
  • 简介:俞明震是近代睁开眼看世界的新派诗人之一,他一生经历抗倭保台、维新变法、辛亥事变等,其诗风随世运推移,彰显了诗人一生跌宕起伏的不平凡履历。他的山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艺术精湛,代表了那个特殊年代诗人山水创作的本质特征,通过他的山水既可观照诗人心路嬗替的历程,又可体察那个大动荡年代的风云诡谲。

  • 标签: 清代 俞明震 山水诗
  • 简介:由于谢灵运和谢朓各自心态的差异,促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山水创作范式。从山水的原态化到山水的生活化喻示创作情感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大小谢”山水创作题材和审美视角的变化。从意象的陌生化到意象的日常化,是创作题材的开拓,从动态纪游到静态写生的审美观照方式,则意味着诗歌意象向情景交融意境的发展。

  • 标签: 山水诗 创作范式 变迁
  • 简介:一、王维的禅宗意识与山水艺术王维早年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但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导致他对儒学的怀疑而遁于禅门:“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与胡居士皆病》)。要求人们远离尘世、归依自然,又主张以“识自本心”而“顿悟见性”的佛教,对晚年“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无疑极具吸引力。王维信仰的禅宗,以“无念为宗”,吸取魏晋玄学放任自然的思想,又接受儒家性善重孝的观念,发展成一种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学派。在“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的政治旋涡中,在家庭不幸的打击下,王维超脱世俗、清静无为的禅念更加浓郁。他追求的南宗禅的心空境界,即生死不染、去往自由的境界,提倡“缄口于是非之场,融

  • 标签: 王维山水诗 深层文化 山水田园诗 山水艺术 审美境界 “诗中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