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冷战初期,为了瓦解苏联集团,削弱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力量,美国将矛头对准了东欧国家。除了采取政治、经济和军事行动外,美国还采取了被称之为"第四种武器"的心理战,试图通过这一政策武器来实现对东欧的政策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宣传战以及实施精心策划的心理战计划,美国的心理战行动在东欧国家取得了一定效果,使东欧与苏联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对冷战初期美国对东欧国家开展的心理战行动进行探析,有助于推动冷战国际史的研究,同时也能对美国实现政策目标手段的多样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 标签: 心理战行动 冷战史 美国与东欧国家关系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末,王缉思教授曾就中国外交决策过程的研究评论道:“研究客体即中国外交,尤其是其决策过程及运作过程,原始资料匮乏,难以对其建立理论分析框架,这与对西方国家外交政策进行研究不可同日而语。”十年时间转瞬即逝,很难说这种状况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前苏联以及中国和美国外交档案的解密工作都有所进展,为类似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更重要的是最近十年也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内“百花齐放”,译介、学习、论说、反思的重要时期。

  • 标签: 中国外交 外交决策 冷战时期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决策过程 90年代
  • 简介:摘要蒙古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地缘特点,蒙古处在中俄两大邻国之间,一直根据自身的地缘政治特点制定地缘安全政策,与世界各大国发展关系。蒙古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发展和走向十分值得关注。

  • 标签: 蒙古 地缘安全 地缘政治
  • 简介:冷战在欧洲开始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倾向是支持亲美的国民党政权,希望后者能在中国内战中获胜。从而使中国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但国民党军队的迅速失败令美国政府不得不从1949年初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其着重点在于尽力离间中苏.阻止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而在这一努力失败后,美国立即调整其亚太战略布局,一方面遏制中苏、限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进一步扩张,一方面扶植日本、保护韩国和中国台湾,以在远东建立新的同盟关系。在远东地区中、美、苏三角关系的互动中,中苏结盟这一问题不仅左右了中美关系的走向,也成为美国开始其亚洲冷战战略时的基本战略考量。

  • 标签: 冷战格局 中国内战 对日和约 国民党军队 社会主义阵营 中苏同盟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趋于活跃,取得了不少新进展.本文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概述,介绍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出版物的出版情况,有关的学术活动和纪念活动的举办情况,研究的主要问题等内容.文章最后还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 标签: 冷战结束后 国外马克思主义 意见
  • 简介:冷战的主要特征虽然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但中国在冷战中的地位决非无足轻重.冷战之所以没有从"冷战"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热战",原因之一便在于中国的参与及东亚冷战的发展起到了将美苏两大国分割开来的作用.冷战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围绕着国际权力公配而展开的争夺.它从一开始就表现为对立意识形态的交锋,表明意识形态因素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历史研究 国际关系 冷战 冷战史 意识形态 中国
  • 简介:对荣誉和声望的追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之一和国际权力斗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后半期,作为对“荣誉”的替代,“信誉”成为国家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冷战斗争的武器。自杜鲁门主义把美国的国际角色确定为“自由世界”领袖从而承担起保卫盟友安全的责任之后,如何履行这一责任和兑现承诺以维护美国的国家信誉就成为美国历届政府忧心和焦虑之事。

  • 标签: 国家信誉 美国 军事干预 冷战时期 焦虑 国际角色
  • 简介:冷战后,随着美国对外战略、国内政治及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美国的维和行动政策不断调整。美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政策先后经历了积极主导、消极参与、有限参与等阶段,但在联合国框架外的维和行动则呈扩大趋势,并带有明显的强制性与干预性。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渐增强,预计美国将调整其单边式维和政策,更加借助联合国和区域组织实施维和行动,并且维和行动的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 标签: 美国 维和行动 政策 走向
  • 简介:在学界和政界,关于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主要有"多极格局"、"一超多强"、"正在向多极化过渡"、"单极格局"等观点.究其原因,一是对冷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评价不同;二是对有关国际格局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的理解有别.本文以对基本概念的界定为切入点,对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做一些尝试性的理论探讨,力图证明现有的国际格局既不是"多极的",也不是"一超多强",而是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

  • 标签: 国际格局 硬实力 软实力 国际制度性权力单极格局
  • 简介: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引发的冲突已成为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历史比较的视角、建构主义的视角、现实主义的视角和浪漫主义的视角四种不同的角度,对当代民族主义新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功能及其特点作出分析.各种视角得出的结论虽不一致,甚至互相冲突,但对我们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冷战后 民族主义 新浪潮 不同视角
  • 简介:冷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数国家的国防工业面临政治和经济双重挑战。为适应新的形势,欧洲国防工业继美国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行了大规模合并重组。从政治和经济视角看,欧洲国防工业合并重组表现出了不同于美国的特点,尤其是合并重组过程中出现的马歇尔冲突问题,将时欧洲国防工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冷战后 国防工业 合并 重组
  • 简介:本文力图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论证、分析冷战时期即社会主义阵营时期苏联东欧关系的历史演变。本文认为,苏东既有相同或相近(斯拉夫文化、基督教一东正教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又有很多不同的(基督教世界内部、斯拉夫文化内部的东西之分)政治文化,迥然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历史传统,构成了苏东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深层次的因素。

  • 标签: 苏联东欧 文化类型 基督教世界 罗斯人 社会主义阵营 沙皇俄国
  • 简介: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在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也有一定影响。冷战结束后,均势演变愈来愈依赖于多极化而存在,均势的作用也由于冷战后历史条件的变迁,有的延续至今,有的正处于新的演变过程中。“三角”关系作为均势的典型被当作大国的战略加以运用。面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均势问题,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标签: 均势演变 多极化 三角关系 大国战略 对外政策 影响
  • 简介: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使越南陷入冷战后的安全困境。如何维护越共政权的稳定、如何走出经济社会的恐慌,越南内部展开激烈的争论。国际局势的剧变与安全困境的威胁迫使越南认识到时代特点已从冲突向和平过渡.已从对抗转向对话合作。从世界观,到经济领域,再到外交政策,越南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确立其“增友减敌”、“开放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外交政策。在战略上,越南注重地缘政治,回归地区,寻求以区域集体安全确保国家安全.确立了其与东南亚政策,并最终成为东盟中的一员。多元化外交与东盟成员身份,为越南政权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强调民族国家利益与区域合作则成为越南外交不断演进的一条主线。

  • 标签: 越南 安全困境 外交政策
  • 简介:编者按:当前,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资本主义衰退仍在深化,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资本主义长波危机的新发展.从那时起,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大大低于战后黄金时期,而且生产能力一直过剩.其后由于有苏联崩溃、资本全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等因素的有利影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些扩张.但是由于这轮扩张的主导模式是新自由主义的,是通过扩大对全球劳工和第三世界的剥削来增大利润空间的,因此虽然有新技术、新市场,却没有大规模的新需求,世界资本主义仍没有摆脱这一次长波危机,其发展和演化将直接关系到世界局势的变化.为此本刊将陆续推出一批关注资本主义危机问题的文章,本期先推出3篇如下.

  • 标签: 冷战后 全球资本主义 代表 危机 第三世界 新发展
  • 简介:<正>冷战结束以后,亚洲局势呈现了相对缓和与稳定的特征。在政治上,各国相互关系普遍改善,建立地区安全对话机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经济上,东亚崛起带动了亚太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内经济合作保持了良好势头。但是,亚洲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

  • 标签: 中日美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美日关系 三角关系 日本
  • 简介:冷战初期,淫秽物品种类多样化、销售渠道公开化、市场规模庞大以及消费群体的敏感性,成为美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社会各界普遍反对淫秽物品,并成立各种社会团体。不过,反淫秽物品团体没有执法权,实行非正式审查书籍的做法遭到维护公民权利团体的反对,需要联邦政府给出统一的指导意见。国会和联邦最高法院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实现美国依法管控淫秽物品的目标。

  • 标签: 冷战 美国 淫秽物品 社会治理
  • 简介:冷战时期日本和东盟间的经济合作为后冷战时代双方的安全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日本为了成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在安全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制衡迅速崛起的中国,在冷战后积极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双方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方面都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而日美同盟及东盟对日防范心理则是双方安全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 标签: 后冷战 日本 东盟 安全合作
  • 简介:冷战结束后,中美印三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强.鉴于中美印关系是对世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大国关系,认识和研究中美印三边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分别探讨了一国因素如何影响其他两国关系来揭示中美印三边关系如何互动,并由此得出三边互动中存在的特点.

  • 标签: 三边关系 中美关系 中印关系 美印关系
  • 简介:20世纪上半叶,前来中国采访的美国记者至少有一百八十四人,除两人是纯粹的自由撰稿人外,其他都是各大报社和通讯社的派驻或签约记者。他们大都毕业于美国名校,在中国完成了年轻时代的梦想,在20世纪50年代前均成为世界驰名人物,其中报道中国最负盛名的包括:埃德加·斯诺、白修德、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海伦·福斯特·斯诺、伊罗生、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欧文·拉铁摩尔、兰德·克里斯托夫、约翰·威廉·鲍威尔、杰克·贝尔登、格兰姆·贝克等。

  • 标签: “中国通” 美国记者 阴影 冷战 20世纪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