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对麻醉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予以全麻。观察两组心率、血压、麻醉结局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药剂量,麻醉起效、完全阻滞及术后清醒时间均明显减少或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安全性较高(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具有良好麻醉结局,有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来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来我科住院并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60例作为观察组参与延续性护理研究,60例患者采用非延续护理的对照组。结果两组Harris评分比较中,观察组在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时,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中,观察组在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时,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且P<0.05,且观察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有效加快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的康复,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 生活质量 康复
  • 简介:摘要TKA(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根除患者晚期膝关节疼痛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品质,然而患者通常需要忍受术后疼痛,从而对功能顺利恢复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TKA术后镇痛效果,传统的单一镇痛模式正在向多模式镇痛方向转变,目前临床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药物镇痛、外周神经阻滞、自控静脉镇痛等模式。本文对多种镇痛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TKA患者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椎病的患者实施颈椎间盘置换和ACDF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单双号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颈椎间盘置换治疗,对照组给予ACDF治疗,分析治疗后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和邻近病变颈椎以及颈椎RO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病变颈椎和邻近颈椎ROM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椎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颈椎间盘置换和ACDF治疗的效果相似,但是颈椎间盘置换则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颈椎ROM,同时能有效避免邻近节段颈椎退行性变化,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置换 ACDF 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进行综述。方法针对今年来国外数据库的文献进行研究,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假体周围感染、血管栓塞、假体脱位、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异位骨化、血管神经损伤、下肢不等长等。结论临床医师应熟悉髋关节置换术后主要并发症,掌握治疗方法。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综述
  • 简介:目的初步评估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21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和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评估患者术后假体位置、颈椎曲度、异位骨化、吞咽功能等情况。结果最终纳入21例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其中20例行双节段置换,1例患者行三节段置换。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JOA、NDI、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值均P〈0.05,术后3个月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略下降,值均P〈0.05,随后历次随访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值均P〉0.05。未发生假体材料过敏、人工椎间盘假体移位脱出、置换节段过度活动、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以及术后反弓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选择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留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颈椎整体活动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无假体移位脱出、过度活动、反弓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ProDisc-C椎间盘假体 颈椎病 颈椎间盘置换 多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骨科收治的80例下肢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加强入院宣教,术前风险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深静脉血流情况、指导协助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予以相关药物预防等一系列护理工作,从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80例患者术后发生5例深静脉血栓,3例髂静脉血栓,2例腘静脉血栓,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率达93.75%;DVT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治疗后,彩超证实血栓消失。无患者并发肺栓塞,死亡0例。结论深静脉血栓是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必须重视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出入院宣教,术前评估、预防药物、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相关抗凝药物的应用、优质的护理服务等各项措施的有机结合有效地预防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全髋置换(THA)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0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0例。术后康复护理中,将常规护理用于常规组,将循证护理用于研究组,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全髋置换术 康复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预防中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手术室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入选对照组,常规护理。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患者104例,入选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体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脱位、压疮与皮肤损伤、呼吸循环紊乱、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发生风险。

  • 标签: 髋部骨折 全款关节置换术 体位管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防假体脱位在体位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09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防假体脱位的护理中,根据是否采取体位管理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体位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肌力分级,根据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肌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力分级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为1.79%,显著小于对照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体位管理对于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亦有利于减少术后假体脱位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脱位 体位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4-2017年收治的6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完善的心理指导、健康教育、术前检查,术后恰当功能锻炼、密切病情观察、药物预防来发现和护理患者。结果术后63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7.94%,低于国内外文献描述的发病水平。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长骨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课题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优质护理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6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人工关节置换术 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施行髋关节置换术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106年6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功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出院时、出院2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功能康复护理在老年患者施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镇痛药在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6例本院自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行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干预组(n=33),给予对照组患者镇痛药(术后),给予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镇痛药,观察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对比显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围手术期镇痛药,应用效果显著,既可缓解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又可提高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镇痛药 骨科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时间长,要求严格,患者要经过保温、降温、复温三个过程,所以体温的护理在手术中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手术过程中留意手术进程,进行准确及时的体温护理结果患者保温、降温、复温顺利,未发生冻伤等不良事件,及时复温保护心脏功能结论合理的术中体温护理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 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的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与传统术式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263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1组后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B1后侧入路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A2后侧入路股骨头节置换术。B2后侧入路传统切口股骨头置换术。比较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以比较种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无论是实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还是实行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其术后引流量以及术中出血量都明显的低于传统切口的患者,并且其住院时间更短。结论实行后侧入路的小切口方式治疗,无论是实行全髋关节置换还是股骨头置换,病人的术中损伤与术后恢复都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这提示小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 小切口 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