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县区2009-2013年丙型肝炎的特征及其变化,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某市丙型肝炎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某市共报告丙型肝炎674例,年均发病率为37.77/10万,县区各乡镇均有散发病例;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3、8月份发病数多;发病以离退人员为主,占总数的21.81%。发病年龄30-50岁居多,占报告总数的50.15%;男性多于女性。结论要加强日常监测,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切实加强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

  • 标签: 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异酚麻醉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酚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异酚麻醉,观察两组术前麻醉效果、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苏醒睁眼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前麻醉效果、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苏醒睁眼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酚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同时安全性极高,能有效加快术后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值得临床医院合理推广应用。

  • 标签: 异丙酚 舒芬太尼 腹腔镜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酚对脊柱结核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诊的脊柱结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异酚麻醉,观察组则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酚麻醉。比较术后第4、8、12、24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BCS评分及Ramsay评分差异,及术后苏醒质量差异差异。结果术后第4、8、12、24h观察组患者的VAS、Ramsa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C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分级为0级、1级及气管拔管前精神状态为安静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酚用于脊柱结核手术麻醉患者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好,术后苏醒质量优。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丙酚 脊柱结核 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在儿童癫痫病治疗中的疗效,对治疗儿童癫痫的两种药物的疗效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以期达到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01月-2014年01月收治的癫痫患儿70例随机地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左乙拉西坦和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其治疗效果,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戊酸钠治疗的研究组中,4例无效,21例具有显著疗效,8例完全控制病情,治疗后病情加重2例,总有效率达82.8%;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患儿经治疗后无明显效果3例,具有显著疗效23例,有5例病情完全控制,4例经治疗后病情加重,总的有效率达80%。两组数据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癫痫中,两种药物疗效相差无机,都是治疗儿童癫痫相对有效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均可使用。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儿童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瑞芬太尼复合异酚在临床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单位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78例需进行短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复合异酚麻醉;对照组七氟复合异酚麻醉。对两组患儿术中术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瑞芬太尼组中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酚更适宜于临床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其效果稳定、安全性高。

  • 标签: 小儿麻醉 瑞芬太尼 异丙酚 短小手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采取阿立哌唑联合戊酸钠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取阿立哌唑联合戊酸钠方案进行治疗,B组采取奎硫平联合戊酸钠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B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BRMS评分均有所下降,A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使用阿立哌唑联合戊酸钠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小,起效时间快,值得各大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阿立哌唑 丙戊酸钠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谷转氨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5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00例非乙型肝炎的健康体检者进行转氨酶与凝血四项的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乙肝组ALT明显升高(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乙肝ALT不正常组与乙肝ALT正常组相比PT、ATPP、TT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同时进行肝功能和凝血四项的检测,既能反映出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同时反映出机体止血和抗凝功能,对于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凝血四项 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烯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习惯性流产患者65例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在所有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65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烯雌醇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烯雌醇联合利托君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33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7例,有效的患者为21例,无效的患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4.85%。实验组32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14例,有效的患者为16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烯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恢复情况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妊娠的成功率。烯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烯丙雌醇 利托君 习惯性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泊酚用于无痛肠镜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I或Ⅱ肠镜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50例)。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ug/kg,静脉注射泊酚2mg/kg,对照组单独静脉25mg/kg。两组泊酚静脉注射速率为200mg/min,必要时追加异酚,记录麻醉前,注药后2min,苏醒时HR、SpO2,SBP;麻醉起效时间;低SpO2(SpO2<90%)持续时间;唤醒时间;麻醉效果分级;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唤醒时间长于B组(P<0.05),注药后2min两组SpO2,BP均低于麻醉前,HR均慢于麻醉前(P<0.01)。且A组SpO2,Bp低于B组(P<0.05)。A组麻醉效果优的频率高于B组(P<0.05)。B组低SpO2(SpO2<90%)持续时间关系于A组(P<0.05)。术中呼吸暂停和唤醒后10min头晕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明显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泊酚用于无痛肠镜麻醉效果满意,安全但有呼吸抑制的潜在危险。

  • 标签: 无痛肠镜 右美托咪啶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旨对瑞芬太尼应用于临床甲状腺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2年2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64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资料;按其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均予以气管插管全麻。其中,对照组持续静脉泵注异酚,间断性推注芬太尼维持麻醉;研究组瑞芬太尼联合异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苏醒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血流动力学变的组间比较均具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摘除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酚麻醉,其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血流动力学 清醒时间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8-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相同剂量芬太尼,维吾尔族与汉族无痛人流术中使用泊酚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门诊ASAI级早期需人工流产维吾尔族(W组)患者40例,和汉族(H)患者40例。全部以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开始诱导,2分钟后以50m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泊酚至受术者意识及睫毛反射消失,操作中患者如果有体动反应追加泊酚至体动反应消失;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泊酚的用量,苏醒时间,体动例数与需要铺助呼吸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MAP、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组患者泊酚用量(mg)(123.07±28.4)均明显多于H组(107.05±22.3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W族苏醒时间(s)(364.4±178.1)与H组(386.7±161.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标签: 丙泊酚 维吾尔族 无痛人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泊酚麻醉下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护理及体会。方法85例患者均在瑞芬太尼复合泊酚麻醉下进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同时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应用瑞芬太尼复合泊酚麻醉下进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并加强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85例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复位过程中病人完全无痛,肌肉松弛,无体动及呕吐。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中做好观察和护理,术后做好安全指导,对顺利完成手术意义重大。

  • 标签: 肩关节脱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护理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泊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门诊无痛人流手术孕妇50例,随机分为泊酚组(P组)和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25例。P组静注泊酚3mg?kg-1,B组静注布托啡诺1mg+泊酚2.5mg·kg-1,待孕妇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若体动影响手术则追加泊酚30mg。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2min(T1),4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MAP、HR和SpO2;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出院时间、泊酚用量、麻醉效果评级、不良反应(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和术后下腹痛VAS评分。结果泊酚用量B组低于P组(P<0.05);组内MAP和HR比较,两组T1、T2高于T0(P<0.05);组间MAP和HR比较,B组在T1、T2低于P组(P<0.05);两组Sp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和下腹痛VAS评分B组优于P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泊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无痛人流手术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减少泊酚用量,减轻术后下腹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丙泊酚 布托啡诺 无痛人流 静脉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泊酚联合利多卡因芬太尼麻醉应用在无痛胃镜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门诊胃镜检查的患者680例。其中男330例,女350例。随机分成两组。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和芬太尼麻醉组(L组)340例,泊酚和芬太尼联合麻醉组(F组)340例。(L组)开放静脉通道后,先静注芬太尼50ug,然后静注泊酚(静安)(1.5~2.0)mg/kg其中(泊酚150mg中含2%利多卡因50mg混合液),20~30秒内注射完毕,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眼球转动反白眼,和上肢肌力为0级后可行插镜检查。(F组)开放静脉通道后,先静注芬太尼50ug,然后静注泊酚(1.5~2)mg/kg,20~30秒内注射完毕,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可行胃镜检查。结果L组注射泊酚无痛率达88.9%,F组注射部位疼痛难忍达84.1%。结论泊酚联合利多卡因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可有效防止静注泊酚疼痛的发生,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安全,有效,可靠,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泊酚 利多卡因 麻醉 无痛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与氯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我院选取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金属裸支架植入术联合服用氯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服用氯格雷18个月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随访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再发病率,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与氯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较好,是治疗冠心病的可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氯吡格雷 冠心病 临床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根据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给予氯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CR的发生情况。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立即服用300mg负荷量的阿司匹林、氯格雷,并于次日起每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75mg氯格雷,尽早行PCI治疗及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分快代谢型EM组、中间代谢型IM组、慢代谢型PM组,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服用氯格雷前及服用维持量75mg,5天后采用比浊法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慢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快代谢型服药前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17.5%、20.6%、2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后CR发生率分别为42.86%、18.97%、12.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尤其是CYP2C19*2的缺失是导致氯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减弱、氯格雷抵抗发生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柔比星应用于肝部肿瘤介入手术中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86例行肿瘤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42例发生不良反应,约占48.8%,给予有效的干预后,不良反应得到改善。结论在肿瘤介入手术中应用盐酸柔比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而及时予以处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介入手术 盐酸吡柔星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本文从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2型糖尿病与动脉硬化、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测量外周血管内中膜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评价格列酮治疗前后颈动脉三个方面对治疗该病的临床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Ⅱ型糖尿病与动脉硬化 治疗现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