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三个面向”的关键在于继续倡导民主与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中华民族,本是极富创新精神的民族,美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一本书中称“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伟大的中国.”但是近代中国落后了,创新精神几乎被窒息了.新中的成立使中国又重新焕发了创新精神,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路线的指引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在科学技术上落后的状况.我国的科学技术人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根据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我国学校教育同现代化建设严重不适应的实际,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十五年过去了,国际形势有了更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开始由产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也已初露曙光.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逐步取代重复性、模仿性的非创造性活动,知识创新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总结反思十五年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结果并不令人乐观,学校教育仍由“应试教育”主宰,与世界发展的主流不合.尽管邓小平同志在十五年前就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但落实起来阻力最大.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受传统的封建专制与迷信思想影响所致.我国的学校教育应重新唤回“五四”运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1998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