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喻艺术思维的目的性和适宜性价值取向初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中国隐喻艺术思维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适宜性价值取向。艺术中的目的性实际上是艺术家在比较(对比)、类比的基础上,再经过联想和想象,而最终达到将对象“人化”,形成意象,最后构成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象征体系,形成隐喻。适宜性思维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宜”,也就是强调对策或方法的针对性,其基本精神就是尊重客观现实。中国人的“宜“思维一般主要表现为宜地、宜时、宜人,实际上就是处理问题的灵活性,这种情况表现在艺术中则是隐喻。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3年05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