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磬考——兼论明代复古乐思潮的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文学领域的复古思潮实与经学领域的复古乐思潮互为表里。譬如,八音之中以石为上,而取石必求“泗滨浮磬”,实为复古乐思潮的核心象征之一。唐玄宗弃灵璧而用华原,一如闲太常而置教坊,都被视为雅乐丧而俗乐兴的表征,以至于唐宋儒者纷纷不满,新乐府运动也因此而兴。明建,朱元璋锐复雅乐,即择泗州灵璧以制磬,却因石声难和而怅然;再论祀必石磬,磬必泗滨,却是明中叶复古乐思潮重兴后,儒者礼乐自任的积极主张;隆万以来复古乐思潮受挫,一方面,儒者考实,取磬不独泗滨说渐起;另一方面,文人雅赏,收藏灵璧之风大兴。前者与会通思潮有关,后者与性灵思潮相通。可以说,晚明迄清乾隆间,泗滨磬与华原石之聚讼再起,便如中唐以来迄北宋间议论一般,恰恰标志了雅俗乐的又一次大变——所谓俗乐(戏曲)大兴正是以此为背景的。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励耘文学学刊》 2017年2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