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天命鬼神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孔子的天命观主要体现在疑天命、知天命和畏天命三个方面,孔子的鬼神观主要体现在敬鬼神和远鬼神两个方面。孔子尊崇西周以来的礼乐文化,对天命持质疑的态度,因此孔子很少谈论天命,这实际上是不大信其有;但是也没有断然否定天命,只是孔子对天命的理解,跟夏商以来天命观已经有所不同:“天命”本指天神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有意志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孔子不承认上天具有支配一切的神威,因此孔子所谓“命”和“天命”,是指人力所不能支配的自然发展规律。所谓知天命,就是要能够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所谓畏天命,就是对天命要存敬畏之心。敬鬼神的习俗产生于原始社会,周朝仍然保留了事鬼敬神之习俗,而孔子继承西周敬奉鬼神的习俗,其原因大致有二:第一,为了尊重传统而提倡敬奉鬼神,第二,敬奉鬼神是孔子孝道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不被鬼神所迷惑,孔子又提倡疏远鬼神。这种对传统鬼神观念的既保留又疏远、存而不论的态度,既反映了孔子重人道轻天道的思想,也表达了孔子对鬼神能够降祸福于人的怀疑。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