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乱世治国之道,探《百家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在《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标的几个问题》中,对于“家国情怀”素养的阐释是“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此理解的基础上,我认为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每一节历史课情感的升华,是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身心素养的洗炼。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长期的历史学习的积淀,需要把历史和时政相结合,让师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家国情怀的持久熏陶。本文拟通过对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历史上思想家阐述乱世治国之道的主张出发,浅析“家国情怀”素养落实的方法与途径。
出处 《教育学文摘》 2019年11期
出版日期 2019年11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