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鉴赏不可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作者 蒋信
机构地区 随着高考知识点的逐步变更与刷新,“文学鉴赏”已经走进了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证明,对中学生开展一点文学鉴赏,不仅能增强学生对高考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陶冶他们追求美好境界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但在对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活动中,不少教师有随心所欲的倾向,或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甚至把一些主观或外在的东西强加给作品,造成了对作品原汁原味一定程度的损害。这种离谱的现象,是我们必须要注意防止的!比如,有位教师在讲朱自清的《绿》一课时,在赏析“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这个比喻句描写时,他不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和宏观上去感受这个比喻句描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是丢开其中“拖着的”三个字,挖空心思去引导学生细致地分析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少妇”的裙幅而不用“少女”的裙幅,并要求学生用“少女⋯⋯少妇⋯⋯”的对比句式作出回答以示区别。这是一。第二,当学生用“少女天真活泼,少妇沉静羞涩”、“少女明朗爽快,少妇沉默寡言又脉脉含情”、“少女裙子短,少妇裙幅长而平展”等等对少女和少妇“区别”以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比喻句描写所传达的“神韵”所在;当学生回答到这个比喻句描写传达出“沉静羞涩、脉脉含情”的神韵时,教师喜形于色,予以充分肯定:“回答得很好。”如此等等,大有先秦“赋诗断章”之遗风,不知要把学生引向到哪里去!只要略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朱自清先生在散文《绿》中为表现出梅雨潭“那醉人的绿”、“奇异的绿”,抒发内心对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展开了丰富和大胆的想象,运用了博喻描写的手法。首先从宏观上对潭水的形态、光泽和色彩等进行了多层次描绘。“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这是对潭水形态整体描绘的第一笔。多么新奇的比喻!它把微微泛动的潭面水波化作具体形象的轻盈姿态,使之
出处 《青年与社会》 2009年2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09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