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师县2005年夏季伤寒流行期伤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分析伽师县7—8月份流行期发生的伤寒病例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特点,为查明流行的原因提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的依据,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伽师县2005年7~8月份发生的73例伤寒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伽师县伤寒病例自6月中下旬开始出现,7月中旬明显增多,8月中旬以后明显下降,截止8月31日,共报告伤寒病例73例,无死亡病例发生;与去年同期相比,在7月6日至8月10日之间处于流行期;疫情波及10个乡镇和县城,累计发病村48个,发病组58个。本次疫情以散发为主加以点状爆发,在江巴孜乡和铁日木乡出现水型污染局灶爆发。年龄分布: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70岁,发病年龄集中在5—19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61.6%。大部分病例具有畏寒、发热、乏力、腹痛、相对缓脉、部分有表情淡漠、玫瑰疹等症状、体症,并发症少见。在伤寒流行期,对病人进行血培养阳性率为23.5%;间接血凝试验阳性率为35.2%;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使培养阳性率为1.61%;带菌率为0.06%;水检阳性率为0.04%。结论本次伤寒疫情发病原因主要是饮用被污染的涝坝水,并且饮用生水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2乡集中爆发的原因;同时存在食用冰水、凉皮等三凉食品;病家卫生状况差,苍蝇密度高;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差等多种发病因素的特点。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05年05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