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为引导中学生 体育锻炼并形成强烈的体育锻炼氛围,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挖掘体育的自身属性和价值,以充分发挥体育本位功能和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參与体育活动中享受身体的健康、心情的愉悦、生活的高雅,以期实现体育文化育人与高校教育和管理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体育价值 ;体育文化 ;体育精神 ;体育行为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促使中学生 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不仅增强中学生 身心健康,而且积极的塑造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学生 社会角色意识和交际能力,引导着中学生 向健康、文明、快乐的方向发展,对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一、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展体育社团、体育活动水平较低    学校大力发展体育社团和体育比赛,带动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有效推动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有条件和有资格参加的体育比赛参与人数较少,专业水平较低,组织活动规模和正规程度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参与度。    (二)体育意识多元化,体育行为不乐观    中学生 体育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强身健体仍是学生参与活动主要目的,提高动作技能和塑身也是中学生 所追求的。中学生 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但体育行为并不乐观,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外界强有力的熏陶与动员,才能提高体育行为的可持续性。    二、体育精神对校园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习总书记一直提倡的是,奥运精神不是征服,而是奥运背后奋力拼搏的精神。体育比赛的过程浓缩了人生的高潮与低谷、顺境与挫折,带给人们的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感情、强意志,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    (二)竞技体育规则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意识    竞技体育规则,在体育运动中,起到规范、管理和调节等作用,保护各个运动员之间的正当权益,维护了公平竞争原则。要求所有参与者遵守,使体育项目的竞争形式与评判结果更具公平性。体育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规范的行为举止,积极影响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三)提高团体合作意识    对抗性项目,有战略战术,要求队员在训练和交流之中懂得谦让与合作,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训练配合得来的 ;舞蹈类运动项目需要队员交流包括身体的接触、眼神的交流等等,集体性体育项目,需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使每名同学体验到集体的自豪与尊严,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三、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体育的可参与性    只有参与了,才能体会到体育的价值和作用,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因此,首先引进时尚体育项目进入课堂,如目前社会上青少年较为喜爱的街舞、象棋、舞蹈、拉丁舞、武术、跆拳道、散打等项目。其次,体育项目应降低动作技术难度,提升和开发它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最后,制度的跟进,可实行学分制、晋升制,使中学生 在参与中获得健康,在成长中获得相关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成功感。    (二)积极组建体育社团或俱乐部    积极筹划、推广、创新优秀体育社团,一是从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角度出发,如舞龙舞狮、武术、民族舞等因具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些项目在国外很受欢迎 ;二是社团对学生组织高水平的培训,并进行表演、公益事业、比赛等多种活动 ;健全单项体育俱乐部会员制,若干学生负责俱乐部的日常工作,不定期派教师或相关人员进行监督、讲课、指导、辅导。三是高校校园应做到日有早间操等阳光体育活动,月有活动竞赛,年有活动计划,使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规律化、多样化、品牌化,从组织各种体育活动的气氛中熏陶和感染着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达到育己育人的目的。    (三)校园体育竞赛管理制度    应建立透明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校园体育竞赛管理制度,保证体育竞赛安全、规范、有序、合理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学生 讲规则讲规矩,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把各种不文明行为遏制在摇篮中。    (四)打造一项体育特色项目    “一校一品”是高校对场地设施、体育教师资源、训练与管理、体育文化的综合体现,通过承办、参与高水平体育赛事,举办校内表演,有效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档次,特别是赛事举办过程中,能吸引和影响全校师生的高度关注,会得到更多范围学生的认可,有效增加中学生 对体育比赛的参与度,树立强烈的校园归属感和自豪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积极的。    总之,体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和认识,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长期反复探讨的话题。自古有“你若芳香,蝴蝶自来”的道理,体育价值越多功能越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将不断扩大,体育文化氛围将不断浓厚,对校园文化的良好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玲 .中学生 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 38 ( 1): 87-93.     [2]陆高峰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形态分析与发展对策 [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21 ( 4): 88-91.     [3]樊超 .关于用体育精神重塑学 校校园文化的思考 [J].体育文化导刊, 2017 ( 9): 123-124. 
出处 《教育学文摘》 2019年15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1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