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AAR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资料,合并AARS(脱位组)及未发生AARS(对照组)各60例,并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点。结果KD患儿8 365例中合并AARS共60例(0.72%),好发于急性期,好发年龄为3~6岁(P<0.001),其首发临床表现为发热伴颈部活动受限(100.00%)、颈部包块(66.67%)、斜颈(21.67%)、颈痛(11.67%)。颈部CT或X线示AARS表现,部分伴颈部软组织增厚、肿胀。脱位组患儿唇红皲裂(P=0.01)和颈淋巴结大(P<0.001)较对照组显著,中性粒细胞绝对和相对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颈部B超较对照组颈软组织肿胀、增厚更明显(P<0.05),但2组患儿在冠状动脉病变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牵引可一定程度缓解患儿颈部症状,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淋巴结大、唇红皲裂、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增高和颈部软组织的肿胀、增厚是KD合并AARS的危险因素,但该合并症不增加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无应答风险,KD抗炎治疗是关键,患儿多数预后良好。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