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桥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04
/ 2
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口腔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临床见习课在医学教育中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将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衔接起来,而且对学生的毕业前实习乃至将来从事的临床工作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见习实践课程应该不断强化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临床见习还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过去一些院校的口腔专业的见习往往被看作是临床实习前一个并不重要的阶段,或者仅在实验类课程的教学中安排出不多的课时进行见习。因此临床见习在口腔课程方案中尚未确立其应有的地位,这导致学生对临床见习的意义认识不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临床见习流于形式,存在诸多问题[1]。我院自通过国家教委专家评估后,采取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相交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通过近1年的临床见习教学实践证明,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对见习有了新的认识,也肯定了见习在综合院校口腔专业的作用及意义。
一、明确临床见习的意义
见习教学是指临床课程实施过程中,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为主要目的的临床观察、接触和初步操作实践,包括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等教学形式。课间见习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见习教学对于学生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使医学生通过接触临床实际,进一步学习、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初步了解、熟悉和掌握临床各科基本技能操作;培养科学、严谨、认真、扎实的医疗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目前口腔实践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临床操作技能欠缺的问题,全国各大高校积极采用仿头模练习教学,以增强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自信心,减少盲目性,让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临床医生角色,较好地开始临床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仿头模毕竟不是真正的患者,我们临床的许多仪器设备没有办法充分使用比如:根管测量仪,口腔X线检查,牙髓活力检查温度测验,牙髓活力电测验,选择性麻醉等等。所以实习学生表现出到了临床,许多仪器设备的使用意义不清楚,重新花费时间学习。如此占用了许多宝贵的临床操作实习的时间和精力。
2.口腔门诊临床诊疗特点是检查、诊断、治疗的过程即含有操作处理,如去净腐质后才能确定龋坏的深浅,拆除旧修复体后才能进一步检查诊断基牙问题等;同时,诊断及治疗过程常具有不可重复性,加之患者对口腔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对诊治牙病存在恐惧,因此对接诊医生特别挑剔,而我们的实习同学刚刚上临床依然习惯于仿头模的单一操作思路。必然出现了在实验室操作非常好,而到真正临床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困境。
3.在上临床前同学仅仅在仿头模上操作实践,所以接待病人不能够以病人为中心,缺乏热情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具体表现在与病人交流时使用语言不够客气、解释性语言较少。例如调整“病人”体位时所用的语言命令性的较多,说明性的较少。问诊时直接使用医学语言的较多、较直率。在要求“病人”配合等方面有些考生的做法有些机械、生硬。而给患者口腔操作时候为了看清操作视野一味牵拉患者口角导致在治疗后患者出现口角炎等等现象[2]。
4.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是在全部讲授了临床理论课后进行。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好组织,但缺点是学生往往由于内容太多,经过了很长时间知识有些混淆或者不熟悉了。同时由于口腔某些疾病也具有季节性及病员的分流,再加上目前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目前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能够提供给学生们的典型病例不是很多。即实习结束后学生反馈,自己被分到具体科室也就短短几个月。一方面要熟悉临床环境,另一方面抓紧时间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所以在一些科室仅仅是走马观花,基本上了解医院的日常工作,马上就被换到其他科室实习了。
三、通过临床见习可以获得的效果
1.在见习期间学习临床医生如何应用“交流艺术”同患者交流最终圆满完成治疗过程的,即要学习观察的艺术、听的艺术、问与说的艺术、共情艺术。[3]因为我们的患者不是仿头模,所以交流是临床操作的第一步。也是医生的自信心的表现,避免了以往学生刚开始毕业实习时那种恐惧心理和束手无策的窘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实习医生的诊疗水平,保证实习医生的诊治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2.临床见习比如可以将龋病的诊治全程展示给学生,浓缩了龋病学、力学、材料学和医学美学等几方面知识,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充填术的全程概念,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学生也可以在见习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病例来理解刚刚学习的理论知识,学习临床诊治基本方法,也有利于将实验课的各种治疗操作与临床各种治疗方法联系起来学习[4]。临床见习可以使“干巴巴”的实验室操作与“活生生”的临床诊治之间搭建起一座有血有肉的“桥梁”。当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再次想到“临床是怎样处理的?”这类问题时,教师的“授业解惑”过程变得简单而生动,因为深印于学生脑海的典型病例能帮助他们超越这思维的距离,促进他们将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统一起来。

3.在目前我国大的教育体制(学时、学制等问题)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很重要的。长期以来我国口腔医学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三段式(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5],学生到四年级才接触专业,五年级才接触患者,临床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不强。而欧美各国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口腔医学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学生从早期就开始接触临床,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巩固专业思想,避免专业学习脱节,这不仅使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训练临床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会使他们在今后的口腔医疗工作中终身受益。[6]而我们的学生早期通过临床见习也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因此搞好实践教学、加强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是关系到能否培养让患者信赖的合格的口腔医生的重要一环。根据我国的教育体制和医疗服务体制,目前还不能完全照搬欧美及港台培养口腔医学生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去建立的这种临床见习的方式使学生从开始就有较多的机会接触专业、接触临床、接触患者,把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贯穿于整个理论学习阶段,有利于专业思想的稳定和专业课的学习,有利于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7]在实际教学中见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其作用如: 从一年级起组织学生寒暑假、节假日和周日轮流到附属口腔医院,安排他们导医、预诊、协助拍X线片、做牙医助手、进行病案管理等工作,让他们早期接触患者,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并利用“920爱牙日”、“六一儿童节”、“学雷锋”、“爱牙护齿大行动”等活动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敬老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临床教育观念贯穿始终,努力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是各大医学高校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钦峰,杨丕山,郭春晓.新形势下口腔临床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口腔医学,2004,12(1):51-52
[2]刘武,王水,黄华兴,等.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8,1(30): 80-82.
[3]李旬科,王忠义,郑欣绢,等.接诊艺术与口腔医学生接诊能力的培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56-57.
[4]孙宏晨,张颖丽.多层面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03,11(1):38-39
[5]段仁友.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98
[6]贫加.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发展趁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92(2):1一2
[7]刘大庆,董广英,王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口腔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北京口腔医学,2004;12(2):105
(作者单位:1.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五官教研室,2.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