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有效:词语教学的追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03
/ 1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换同义词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个词语的表象,而且还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看见这个表象时脑中就会出现这个词语。这有助于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为孩子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下面结合我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谈谈在这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尝试。
一、直观看图法
直观教学能形象逼真地反映客观事物,增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又能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便于他们准确地去理解。在教学《司马光》一课第一小节“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这一句时,我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大”和“满”,运用直观看图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孩子看一看这口大水缸,并让孩子把大水缸和旁边的小朋友作比较,一下就得出了缸比小朋友要高得多,缸身又比小朋友宽得多,直观地感受到了水缸的大。然后,我又拉近了镜头,让孩子观察缸里的水,水面和缸面几乎接平,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啊!水好满啊!”、“啊!水满得都要溢出来了!”
二、联系生活法
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司马光》第二小节:“一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中的“一不小心”这个词语,在学生已能说出词意的基础上,我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说说“一不小心”。如“吃鱼时,一不小心会______;做数学题时,一不小心会______;过马路时,一不小心会______……”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三、词语替代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司马光》第三小节:“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中的“搬”字,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搬”换成“拿”,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大石头”深究词义,知道“搬”表示两只手用力地举起比较重的大石头,而“拿”是可以一只手轻而易举地拿起石头,从中体会作者用“搬”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表演促悟法
表演也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一种好办法,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如《司马光》一文,在描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情景时,作者连用了两个动词“搬”、“砸”,并用“使劲”一词来修饰,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急切心情和沉着冷静的智慧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找出这两个动词,并请学生结合前面“搬”字的理解,先演一演“搬”这个动作。再请学生说说“使劲”的意思,并演一演怎样“砸”才是“使劲砸”。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上台表演,有的高高地举起了手,用力地砸下去;有的瞪大了眼睛,咬紧了牙,狠狠地砸下去;还有的一边对准了眼前的“缸”,一边还大叫着“嗨——”砸了下去。从孩子们纯真的表演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词语的独特理解。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难领会司马光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词语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出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理解词语,同时让学生掌握词语,形成词语的表象,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积累运用词语。
(作者单位: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