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分析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13
/ 4

[摘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多样化进行了分类归纳和研究,提出了高校党组织要改进工作,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建设,在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和党员端正入党动机中充分发挥教育、引导、检查、督促、纠偏等作用,从而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  多样化  教育引导  策略和方法

一、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多年来,大学生“入党热”现象十分突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呈稳步上升之势。2010年全国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0.2%。2010年底,全国在校本科生党员总数为251.2万人[1]。而我校近几年发展的学生党员占总数99.6%。大学生入党动机是否纯正,是关乎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大课题。为了较为准确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探索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有效途径,笔者在进行实证调查和每学期与入党积极份子组织谈话了解的基础上,以分类归纳、分析研究的方法试图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二、我校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的调查与统计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随机调查法,问卷设计按照“既要达到调研目的和要求,又要简单明了,不让被调查者觉得繁冗而随意应付”的原则,共设问15个,每问列3—6个选项,其中13个为单项选择,两个为多项选择。
调查问卷于2011年10月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本科大一到大四的同学中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497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
统计见497份问卷的覆盖面基本合理。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所属年级构成:大一33%、大二40%、大三27%、大四2人;政治面貌构成:团员59%、入党积极份子39%、党员3人、群众3人。
三、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窥一斑略见全豹,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分析,笔者认为:
1.当代大学生总体积极向上,对高校党建工作普遍肯定
被调查者中,愿意加入党组织的学生高达96%,有明确入党动机的65%,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40%(其中党员3人),28%的了解党章和党的知识,67%的一般了解,37%的知道入党条件、54%的知道一些。另据教育部披露,近4年来,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均超过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这些数据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普遍认同,多数学生能主动学习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入党的条件,有明确的入党动机,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是有抱负、有追求、积极向上的。
认为写入党申请书的同学是追求共产主义信念的26%、追求高尚人格的14%、给自己学习成才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的30%;24%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发展的学生党员基本上都具备党员应有的素质、51%的认为大多数具备。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身边写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多给予正面评价,高校学生入党积极份子的培养教育和组织发展工作、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同学们的普遍肯定。
2.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
虽然主流积极向上,但统计显示,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是大学生党建工作不容忽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1)信仰、信念型动机
有28%的学生入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8%为一种信念和追求,38%的在保证党、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申请入党,这与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占被调查者的40%大体相当,且是基本符合党员发展要求的正确的入党动机。但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刚刚开始确立的他们来说,这样的动机和信念只能说是初步确立,要对此坚信、坚定、坚持、坚守一生,还有赖于不断深入地学习党的知识和基本理论,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确立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才能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成为一生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党组织要对其不断地教育、引导、培养和锻炼。
(2)人生设计型动机
统计数据显示,有76%的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奋斗而想入党,30%的认为是为给自己学习成才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尤如培育的“土壤”;48%的学生表示会在既不损害自己利益,又保证党、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情况下申请入党。在谈话中5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在入党的基础上“加速”实现人身价值。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一般具有较明确的理想、抱负和人生设计规划,认为入党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向党组织靠拢能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而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发展、成长成才的标准之一,把个人发展、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联系起来。
笔者认为,政治与个人发展本身并不矛盾,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而入党又是个人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他们把入党与自身发展相关联、在保证党和国家利益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利益,其价值取向基本正确。但也要看到,把入党建立在为自己人生理想而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之上,会因重“小我”而忘“大我”,整体观念和群众观念亟待增强;服从党的利益并兼顾个人利益,说明其入党动机中包含了现实主义的成份,力图在奉献与索取的价值取向中同時兼顾,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抉择中寻求最佳平衡,但当两者冲突时,其利己、自私的思想苗头将闪现、张扬。这反映出他们的思想觉悟尚不够高,对党的认识还较肤浅,尚未形成完全正确、纯洁的入党动机,没有真正解决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特别是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自己的一切”的思想境界有着较大差距。


对此类型的学生,党组织既要充分肯定其渴望成长成材、积极向上的一面,又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指出其思想觉悟和入党动机中存在的问题,满腔热情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深化对党的认识,加强党性修养,摈弃私心杂念、端正入党动机。
(3)荣誉型动机
调查和谈话中发现,56%的学生受父母、亲戚和身边党员的影响,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27%的为给家人争光、不辜负长辈的希望而想入党。这表明党领导人民奋斗90年的伟大业绩,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作为执政党,党旗之下聚集着大批中华民族的精英,大量的共产党员担任着领导工作;大学生党员大多品学兼优,在校园和社会上有良好的形象,使得一些学生及其家长觉得入党是成长进步的标志、是一件光荣和自豪的事。这说明他们对党怀有朴素的感情和崇敬、信任和爱戴之心,对党员怀有赞誉之意。这是他们争取向党组织靠拢的良好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偏差;有些学生本无入党意愿,但在父母的劝导甚至逼迫下,被动地递交了入党申请。因此,持这一类入党动机的学生,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很少有人从实质上理解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对党的认识存在表面化的倾向。由于没有经过自己认真深入地学习和思索、追求和实践的过程,而只追求组织上入党,提高身价,显示能力,满足虚荣心或父母、亲友的期待。由于没有强烈的入党愿望和自主精神,缺乏内在动力、恒心和毅力,所以他们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被动、爱慕虚荣、忽冷忽热、摇摆不定的特点。
这一类的学生,需要在党组织的不断教育、引导、督促和帮助下,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不断改造思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誉观,使父母要我入党转变为我要入党,使单纯的荣誉感转变为建立在对党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内在的、正确的入党动机并付诸行动。
(4)实用功利型动机
有27%的学生明确回答,想入党是为了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对自己的发展是一种捷径;对周围同学写入党申请书的看法,30%的认为是为现实和今后利益考虑。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着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
他们把入党定位为追求个人发展的机会和捷径,作为择业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甚至作为获取名利、地位等“实惠”的政治资本。这种状况正是功利、实用的社会现实,就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在大学生入党动机上的折射,甚至是或轻或重地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党内腐败现象侵扰的表现。有这种思想动机的学生一般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利己思想较重,患得患失,在重大问题上很难经得起考验,更有甚者则企图取得什么特权,总想着怎么捞到好处,他们一旦党票到手,也就奋斗到头。
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表现的形式虽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不乏投机的成份,把入党作为捞取个人好处的敲门砖。这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它将腐蚀、影响青年学生纯洁的心灵和对党的神圣感情,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影响到党的建设和发展,其危害无疑是严重的。胡锦涛同志强调:“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2]”。如果任由持这种思想动机的人进入党内,将严重地腐蚀党的细胞和肌体,使党员队伍和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受到严重的威胁。对此,党组织应严把质量关。
(5)趋同从众型动机
另有8%的人表示,大家都申请入党,自己不申请显得太落后。这说明在当前大学生入党热潮中不乏趋同从众之人。众所周知,“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是指个体受群体行为的影响,而在其知觉、判断、认识上趋于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当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个体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3]。所以,不愿意被人看作落后份子而跟风从众、随大流,是此类学生递交入党申请的思想动机,他们在对待申请入党的问题上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党缺乏理性认识,对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缺乏了解,对加入党组织缺乏真实、内在的意愿,更不会自觉地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约束自己,当然也不会有争取入党的积极行动,他们争取入党的行为往往有始无终。
种种情况表明,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种思想动机的差异较大。其中,相当一部份学生两种、甚至多种思想动机兼而有之,且现实多于理想,功利大于信念,这无论对党的组织和学生本人都潜藏着危机,必须引起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四、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矫正的思考
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复杂性,是认知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就业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多种因素聚合作用的结果。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来说,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矫正就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党组织应注重入党动机建设,要在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和党员端正入党动机中发挥教育、引导、检查、督促、纠偏等作用。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党组织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教育和引导,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升华思想境界、纯洁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是前提和先导、理论觉悟是武器和指南。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教育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祖国前途命运和自身的社会责任;要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育人为本,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学生,充分鼓励大学生积极要求进步的入党热情,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成就感、使命感;要通过党校、支部活动、学习小组、指定自学内容、检查学习心得等形式,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使之深入领会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宗旨和纪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2.改进党校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党课教学质量
当前高校业余党校大多采用集中授课、统一考核的教育教学模式。有的高校甚至在一个周末就完成八个专题的授课,每个专题两个小时。一天上八个小时党课,有多少人能够自始至终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消化吸收?这种填鸭式、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安排亟待改进。一是进度要适中,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一个专题为宜,让学员有时间消化学习内容;二是改变“我讲你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运用案例启发、讨论互动、研究探讨等方法,使学员不仅认真听课,而且用心思考、参与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每个专题结束后以学习班为单位组织讨论,让学员结合自身实际谈学习体会,及时消化所学内容,提高认识,并作好记录;四是改革结业考核办法,变单一的考试为以考试为主、考察为辅,考试成绩占60%、学员提交学习心得体会至少两篇占40%的考核办法。
3.加强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形成大学生入党动机矫正的团内养成机制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严格而正常的团组织生活,对于大学生正确入党动机的确立十分重要。但当前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对团员政治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党团衔接不畅,推优程序倒置,临近党员发展前集中准备推优材料,推优入党工作走过场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要下大力气夯实团组织生活基础,形成大学生入党动机矫正的团内养成机制,扎实推进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从而使团的组织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形成一个连续过程。
4.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培养质量
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很大程度上依赖基层党组织的教育与学生党组织建设。大学生党建工作主要由高校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和思想政治辅导员承担,他们同时还肩负着大量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随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份子人数的迅速增加,学生党建工作量不断增大,加之正式党员有限,使他们长期处于疲于应付的工作状态,要对每个入党积极份子的思想动机进行深入了解,真是力不从心。所以,在考察、发展工作中重思想汇报、轻实际考察,重集中教育、轻个别教育,以及突击准备材料,工作简单化、形式化等成为普遍现象。笔者以为,要保证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一是高校各院系按专业分别建立学生党支部,既解决低年级支部正式党员严重缺乏的问题,又促进高、低年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份子相互交流和学习;二是建全、落实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过程中的作用,重过程轻结果,如实记载发展过程,不搞形式更不能突击发展材料;三是可将院系教工党员分编到各学生支部,在增加师生交流的同时缓解正式党员不足之状;四是高校要加大对院系党建工作投入的力度,配齐、配强一支热爱党建工作的队伍,并着力解决涉及他们自身发展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之安心本职,确保大学生党建工作严格按程序扎实开展,确保大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培养质量。
5.从源头抓起,建立党员培养教育进阶制度,严把党员质量关
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党组织要严格管理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严把入口、加强教育、强化监督、畅通出口。”[4]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要从源头抓起,着力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推荐、考察、审查等关键环节,克服“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单纯把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及比例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成绩的倾向[5]或作为考核指标之一的作法。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要求,而是一个党员入党后终身自始不渝的追求。在具体工作中,要建立对青年学生、培养对象和党员培养教育的长效机制,把新生入学的普及性启蒙教育到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并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建立党员培养教育进阶制度:即从普通学生到入党积极分子;从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从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从一般党员到优秀党员四个进阶层次,视各层次的实际需要和要求制定各阶段的进阶条件:即对学生基本素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和学生进阶中止情况等有明确的条件和要求符合要求才能实现进阶。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入党动机纠偏的实践机制
端正入党动机,保证从思想上入党,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在实际工作中接受党的考验。
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建设。入党动机建设是一个自我净化的过程,关键靠自己,重在坚持。入党动机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组织要在入党积极份子和党员端正入党动机中发挥教育、引导、检查、督促、纠偏等作用。把个人的努力和党组织的帮助,贯穿于端正入党动机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近4年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均超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http://www.people.com.cn/h/2011/0629/c25408-3388069934.html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4549222.html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93366.htm
[4]习近平同志2012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5]舒辉:《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端正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http://news.rednet.cn/c/2010/09/07/2060041.htm
(作者单位:1.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财会系 四川峨眉,2.西南交通大学 武装部 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