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理解问题解析(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0
/ 1
 三、理解问题的解决
  
  在跨文化语言交流中出现理解问题,谈话双方均负有一定的责任。事实上,出现理解问题时,谈话双方都不会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他们都会采取一定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外语谈话人通常采用以下四种策略。①如果他的外语语言能力足以识别自己的理解问题,而且还不怕丢面子,他会采取积极有效的、能够表明自己理解问题的策略,如问“……的意思是什么”,采取向母语谈话对象寻求帮助的策略。②如果他的外语语言能力有限而且很顾及自己的面子,可能会出现上文例子中Berta在木材店里的情况,听不懂店主的问题,虽然知道理解问题已经出现却选择答非所问、掩饰问题的应答策略。③避开。谈话双方都会尽可能避开会使交流中断的语言问题,外语使用者在遇到此类理解问题时尤其经常运用这个策略。④不管外语语言能力如何,他都采取了观望、等着瞧的策略。先忽略理解问题,且听下文,期盼自己的问题在下文中自然而然被解决。另外,讲外语的说话人有时选择不表明问题或作出模糊、含混的反应,是因为他想让母语讲话人决定是否要进行协商以及采取何种策略。他也可能会因为想保住面子,害怕表明自己用外语进行交流时存在的劣势,因而选择观望。①、②是两种极端的情况,最好的和最差的情形。视情况而定,第③和④种策略有时会有一定积极的效果。
  母语谈话人在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策略有以下三种。①积极且有针对性地解决外语讲话人的理解问题。在理解问题出现时,首先要肩负起解决问题的重任,放弃最初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选择更能与讲外语的谈话人语言能力相配的语言,通过给出同义词或反义词的释义使交流继续。②观望。这个策略对语言能力或高或低的讲外语的谈话人都是有效的。③放弃。母语谈话人使用①、②种策略之后,仍然无法解决理解问题时,只得选择放弃。母语讲话人解决交谈中的理解问题时采用的策略是被动的,是视外语讲话人的情况而确定的策略。
  
  四、理解:多层面的动态选择
  
  在跨文化相遇中,虽然谈话双方进行的是语言的交流,但是在交流中传递的却不仅仅是语言的信息,还包括文化的信息。Bremer认为:从理论上讲,形成语言理解的每一个层面都可能造成理解问题。话语(utterance)本身以及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与听话人期待的语境是否一致等层面综合在一起形成的“力”(force)决定理解。语言理解的实现是多种要素的一个合力。由于语言文化背景不同,跨文化语言交流中会出现理解问题,然而,由非常简单的原因造成的理解问题仍然是特例。在大多数情况下,听不懂和误解等理解问题的背后常常有来自多个层面的多个原因。由于谈话双方在语言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外语讲话人与母语讲话人之间的理解问题十分复杂。
  跨文化相遇的理解是母语使用者与外语使用者对于谈话中所涉及的语言和文化等各个层面信息的表达和理解的动态选择。在要不要选择的问题上,他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他们拥有的唯一的自由是可以决定是继续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还是保持沉默、中断或终止交谈。语言交流的双方要对“话语的产出和理解作出选择”,这里的选择涉及话语的各个层面,例如,选择语言形式、词汇、短语和语法等等。在出现理解问题时,谈话双方要对语言理解策略进行动态的选择,或直接提出问题,或观望或回避。
  跨文化相遇中理解的达成更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如果不了解谈话对象的语言文化的禁忌,谈及对方禁忌的内容必然引起尴尬或不快。彼此若了解对方的文化,交流便能避开谈话的禁区,或者即便出现了尴尬,觉得不快的一方也能体谅另一方并非是有意冒犯,只是两种文化对这一事物的诠释不同而已。
  跨文化语言交流理解的达成还取决于谈话双方心智的正确选择。任何谈话都是在谈话双方依据自己的心理状态、意向和社会地位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进行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跨文化语言交流的双方在顾及文化差异的同时,更要顾及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的社会地位差异,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以便达成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理解。
  综上所述,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动态选择不仅存在于语言理解形成的每个层面上,还存在于交流所涉及的语言以外的其他层面上。所有层面的选择,始终都是动态的。跨文化语言交流的理解是不断进行着的多层面的动态选择,只有谈话双方在各层面上所作的选择都是适当的才能规避理解问题,达成理解,使交流成功。
  
  五、结语
  
  语言交流中的理解问题不仅存在于跨文化的交谈中,在同一种语言文化背景下,讲同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中也会出现误听、听不懂(比如某词汇是个新出现的时髦词汇)等理解问题。笔者就在与母语是英语的讲话人接触时发现,他们之间的谈话也经常出现一些理解问题。无论是英国人之间还是美国人之间的谈话,尽管谈话使用的是他们的母语——英语,但理解问题不仅依然存在,甚至他们之间理解问题出现的频率似乎要远远高于中国人之间的谈话,在日常的交谈中他们经常用“Sorry”来要求对方澄清谈话中的理解问题。理解问题是所有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时都不可避免的现象。然而,研究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理解问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理解问题实质上就是二语习得方面的问题。学习非母语的语言,没有母语般语言学习条件,习得这门语言的情况在学以致用的跨文化相遇的交谈中得到检验。笔者在语言教学工作中发现,外语学习者在边学习边使用外语时普遍会遇到这样的理解问题,有些人在与母语讲话人进行的跨文化交谈中听不懂母语讲话人的话语,而另外一些人是讲着一口非常流利的外语,但是一句在自己看来非常通顺的话语,母语听话人却听不懂。这些理解问题困扰着二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但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趋向文化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要以不同程度的外语进行跨文化语言交流,这使得对二语语言理解问题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引起二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以及二语使用者如口译员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