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探讨(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8
/ 2
  (四) 激励约束不力,激励手段滞后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搭配有四种情况:一是激励和约束都不足;二是激励不足,约束充分;三是激励充分,约束不足;四是激励和约束都很充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都存在不足。约束机制方面,审计人员来自制度约束、契约约束与市场约束三方面的限制都十分有限。现实中,因为约束成本、充分发挥代理人主动性等因素,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约束不能过严。但关键是内部审计系统在激励方面也明显不足:首先,与外部对比,内部审计系统的收入受制于管理层,同档次员工平均收入低于其他业务员工,与内审所需要的地位极不相称;其次,在内部比较,审计人员的收入没有根据工作具体情况拉开档次而是实行平均主义,导致对低层次员工激励过度和对高层次员工激励不足;第三,激励手段单一,物质激励基本限于短期激励,长期激励方式如职工持股计划基本没有,而物质激励也主要与行政职务升迁直接挂钩,偏离了业务导向。
  
  三、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垂直、独立、有效的一级内部审计体制的建设
  银监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银行业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国有商业银行要形成垂直、独立、有效的一级内部审计体制并不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努力所能解决的,其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有些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关,短期内改变的可能性较小。如由“弱总行、强分行”转向“强总行、弱分行”,从“块块”管理为主转向“条条”管理为主,这种变化首先会对银行内部稳定造成巨大冲击。另外还要取决于各级政府职能转换进程,因为银行客户和项目集中在政府手中,银行不敢贸然削弱分行权力。一味追求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没有考虑约束条件,是要付出极高的接轨成本,还有可能事与愿违。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应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而不断改革和完善,既要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更要立足于国情、行情,循序渐进,对症下药。
  (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自身的运行机制
  1.平衡内部审计的制衡机制,压缩委托代理层级
  银监会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中规定,“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根据董事会授权组织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应对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责”,从制度上明确了银行必须采用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模式。这一模式明确了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行使内部审计的决策权,赋予监事会对审计业务包括审计决策进行监督和指导的权力,从而形成均衡有效的制衡机制。
  从机构设置和业务管理两方面解决内部委托代理层级过多的问题。一是缩短委托代理链条,打破机构设置的层级对应关系,取消三级审计机构,在全国按区域设立审计执行机构,将内部审计的人、财、物管理独立出来,建立起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检查考核机制,增强委托约束力;二是建立跨层级、跨机构的专业化团队,由总行审计部直接指导、管控,从业务上保证总审计师和审计总部的政策意图能直接贯彻到一线业务骨干,避免多层委托导致目标的偏离[6]。
  2.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调过程控制,管理审计风险
  一是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突出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根据业务实际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的具体业务准则,针对审计项目大类制定规范化业务要求和标准化业务流程。二是加强风险识别与量化技术研究,引入量化管理和模型化分析等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主动控制风险水平,将风险估值法引入审计风险管理领域,关注操作风险与小概率风险事件,建立相关应变机制。三是畅通报告路线,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纵向上保证审计发现与结果等信息在上下审计机构之间的充分沟通;横向上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内部管理、项目实施的组织、依据、经验等各项信息集中归纳,供全系统共享和借鉴。四是充分发挥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加强内部检查力度,包括审计业务检查和基础管理检查,必要时引进外部审计,保证内审系统上下严格遵循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
  同时要特别强调内部审计业务流程管理,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计报告是前期审计过程中各项结果的集中反映,也是提供给委托人的“产品”。但从本质上说,审计报告并非最重要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形成报告过程中能给经营管理带来怎样的改善,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要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和经营业绩的提升。
  3.构建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协调改进内部审计系统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除了提高审计人员整体待遇外,内部审计系统可从以下方面强化自身的激励约束机制。(1)加强人员准入与分流管理。目前内审人员配置主要是从银行其他部门转入,并不断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交流。今后在交流过程中要提高准入门槛,多渠道吸收专业人才,同时打通输出通道,实现定期交流,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加强队伍建设。(2)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内审工作应服务于银行的战略和经营管理,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两大服务领域,因此在考核指标设计上,既要重视审计过程、审计发现、审计报告以及基础管理水平,还要考虑“客户满意度”,即银行主业对内部审计在服务、增值等方面的评价。(3)激励手段多样化。一是合理使用行政激励,虽然这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由于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意识仍然很浓,而且越往高层物质激励边际效用越下降而行政激励效用更明显,关键是要将行政职务的晋升与考核结果明确挂钩,增加透明度。二是加大激励性薪酬比重。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管理基本上与业务考核没有直接关联,要加大激励性薪酬的比例,拉开差距,增强各级审计人员薪酬绩效的敏感性。三是深化业务技术等级管理,将审计人员基本工资与岗位等级系数挂钩,使固定薪酬带有心理激励和一定的物质激励意义,提升员工薪酬的激励强度。(4)建立内部审计问责制度。审计委员会应建立专门制度,对未尽职导致重大问题未被发现,隐瞒不报或未如实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结论与事实严重不符,未按要求执行保密制度,以及其他有损银行利益或声誉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有充分证据表明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勤勉尽职地履行了职责的,也应有明细的免责条款。

  4.重视外部治理力量,更新内审理念,服务主业价值创造
  内部审计部门要逐步将工作从单纯的监督制约转向富有建设性的审计服务,把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当作客户,重视来自业务部门的外部治理力量,树立服务意识,更新内审理念。一是要及时沟通审计发现的问题,强调解决问题比渲染问题更重要。内部审计策略应更多地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对被审计单位抱着信任的态度,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二是要恰当认定审计差异,强调风险趋势比历史缺陷更重要。三是要重视运用先进技术,强调综合分析比单个查证更重要。四是要注重发挥内审效果,强调价值创造比数据统计更重要[7]。
  
  [参考文献]
  
  [1] 刘明康.银行业公司治理:机遇和挑战[EB/OL].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2007-11-03)[2008-03-03].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20071103D2EDAFF7265F9C2CFF32A7252346BC00.
  [2] 尹毅飞.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2):42-44.
  [3] 何世彦.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治理问题初探[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4):109-113.
  [4]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审计处,湖北省内部审计师协会. 加强银行公司治理与农行内部审计创新[ER/OL].中国审计网,(2007-03-19)[2008-03-11].http://www.iaudit.cn/hbiia/hbjyjl/200703/48379.html.
  [5] 阎红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排险”角色分析[J].财会月刊(理论),2005,(8):25-28.
  [6] 张春华.中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J].审计与理财,2005,(12):47-48.
  [7] 中国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EB/OL].中税网,(2006-06-27)[2008-01-15]. http://www.taxchina.cn/ssfg/2006-06/27/cms492530articl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