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性考察(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9
/ 1

内容摘要:本文对国内15家银行进行回归分析,运用权重技术剔除异方差后,得到银行业规模效应曲线方程及最优资产规模,并揭示出行业内部个体规模普遍不经济的现实状况。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 灰色规模经济效应 异方差 最优银行规模
  
  银行规模经济是指银行扩张其生产规模,降低长期平均成本,提高产出效率,进而具备大规模生产经济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成本优势。然而,银行业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而应有个限度。本文考察2001年15家商业银行的横截面数据,对行业内部个体规模的合理性与整体结构的有效性进行评判。
  
  中国商业银行整体规模经济效应考察
  第一步,选取利润总额作为市场绩效变量,令其为Y;选取各行资产总额表示银行规模大小,令其为X。假设此模型是一条倒U型曲线:Y=C0+C1X+C2 X2,如果中国银行业中具有规模效应,式中被估参数应满足假设:C1>0,C2<0。
  第二步,利用EVIEW软件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一元二次回归,得到如下数据:
  Y=8.467076+0.000687X+1.06×10 -8X2
  p = (0.0394) (0.3728) (0.5927)
  t = (2.3107) (0.5495) (0.9257)
       __
  R2=0.7208,R 2= 0.6742
  表面上看,一次项和趋势项都没通过t检验,问题在于给出的15个样本源自横截面数据。因此,先验地,我们预期存在异方差和空间自相关。为了检验我们的预期,现在使用White检验和Durbin-Watson检验,对回归方程进行诊断:
  F-statistic=3.651158(0.047809)Obs*R-squared=7.484106(0.057968)Durbin-Watson stat=1.721045
  由于杜宾检验统计量处于[dL ,4-dU]区间,说明并不存在残差的序列自相关问题。但怀特检验发现,x 2的ρ值约为0.057968,高度显著性显示观察值所属总体存在严重异方差。因此,尽管回归方程中各项系数的t检验都“显著”地为零,结果却令人“难以置信”。
  第三步,异方差校正与真实规模经济性考察。
  首先运用EVIEW软件包生成残差检验图,初步判定误差方差与或成比例,接下来以
1
—为权重校正回归方程异方差 :
X
  Y=-0.637835+0.005836 X-1.42×10 -7X2
  p=(0.0987)( 0.0000)( 0.0063)
  t=(-1.7900)(7.3535)(-3.2998)
       __
  R2=0.4879,R 2= 0.4026
  虽然方程中,一次项和二次趋势项的显著水平大大提高,全都通过了t检验,但是回归结果是真实还是虚假,还需再次进行怀特检验:
  F-statistic=0.404584(0.752687)Obs*R-squared=1.490638(0.684433)Durbin-Watson stat=1.886124
  显然,采取补救措施后,已成功实现了方差稳定变换,同时并无残差序列自相关迹象,因此,我们已得到可置信规模效应曲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