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02
/ 1
  3.股权融资的“软约束”偏强
  在我国现有资本市场情况下,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对于股利的政策和规定的缺陷及不合理,相对于债务融资而言,股权融资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股权融资的成本是一种软成本。不同的约束强度会形成不同的偏好,股权融资偏好就是低融资成本驱动的股权对债权的替代。
  4.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由于以股权高度集中于国家的特征。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了由于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比重过大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企业权利制衡机制的缺乏,使得企业筹资计划完全能够按照内部控制人的意愿得以执行,这是造成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原因,也是企业恶意上市圈钱行为的内在根源。
  三、构建合理融资结构对策研究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上市融资行为
  一方面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则强化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相关制度建设,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核准制,减少和防范上市公司为达到股权融资目的而进行认为操作;另一方面加大对上市公司募股资金投资项目和效益的审核,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控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
  2.发展企业债券流通市场,促进债务结构的优化
  我国债券市场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弱,主要表现在轻视企业债券的发行,对企业债券发行约束条件较多,目前的企业债券品种单一等。有关部门应尽快规范债券发行相关制度,应增加债券品种,同时应逐步推进债券衍生品种市场的发展,以适应不同企业对不同融资方式的需求。
  3.树立正确的融资观念,完善企业融资结构
  公司管理层树立正确合理的融资观念,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合理的融资结构,强化内部融资,以降低融资风险 增强企业经营的自主性。同时应规范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和利润留存制度, 使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内部资本的扩张, 增强自身的实力。
  4.加强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在我国目前市场体系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做的是解决代理人的问题,选择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革。建立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结构的绩效评价机制,实现经营者人力资本的流动和定价。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的是对经营者经营运作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促使其形成持续的较强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丁忠明黄华继: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问题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王玉荣: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沈艺峰田静: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定量研究.经济研究,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