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年报“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信息披露特征研究——基于上证180的134家上市(上)(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7
/ 2

四、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现状和披露特征

(一)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取上证180指数中的股票为样本。上证180指数的成份股的选取是根据总市值、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和换手率对股票进行综合排名;按照各行业的流通市值比例分配样本只数;按照行业的样本分配只数,在行业内选取排名靠前的股票;对各行业选取的样本作进一步调整,使成份股总数为180家。
剔除了上市时间不足一个季度的股票;暂停上市股票;经营状况异常或最近财务报告严重亏损的股票;股价波动较大、市场表现明显受到操纵的股票;所以本文的样本均为极具市场代表性的样本股票。本文又去除了比较难以驾驭的金融保险类股票,选取在撰文期间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布了2006年年报,且上市时间在2004年以前的13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分析重点
通过对于134家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资料的比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5年修订)》进行分项汇总,研究各家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特征和现状。通过图表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总结我国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中“MD&A”信息披露的变化与不足。

(三)我国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现状和披露特征
1、公司报告期内总体经营状况的披露
(1)有88%的公司披露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的金额和同比的变动情况,主要出现在董事会讨论与分析的总体经营情况回顾中。披露情况如图4-1
200871211102443777801.jpg

披露特征:在有原因披露的118家公司中,有12家公司披露了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说明具体变动情况。有14家公司(占11.8%)有较为详细的变动原因分析、其中有3家公司披露了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利润的情况;有一家公司在原因分析中披露行业分析情况。总体披露情况较好。

(2)有109家公司(占81.34%)对前期已经披露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实现或实施情况、调整情况进行总结。但是对于实际经营业绩较曾公开披露过的盈利预测或经营计划低于10%以上或高于20%以上,却没有一家公司进行说明。
披露特征:披露的主要内容都在于对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总体回顾。而且尽管大多数公司都对前期所披露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披露,但是对前期披露过的产量、收入、利润或其他项目进行过的预测的完成情况和程度有披露的只有9家,仅占所有披露公司的8%。可见大多数公司还停留在文字的描述上。不过经过与各公司2005年“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项中披露的经营战略和经营计划的比较,各公司信息的披露质量有所提高,也更具针对性。有23家公司对报告期内应对行业和市场环境产生等各种变动所采取的调整措施和实施结果进行了分析而且都比较具体和具有针对性。

(3)有34家公司(占25.37%)结合本身的业务发展规模、经营区域、产品等情况,介绍了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宏观经济层面或外部经营环境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56家公司(41.79%)披露了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分析公司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困难。其中12家披露了行业地位;29家披露优势;37家公司披露困难或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18家公司(13.43%)披露了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披露特征:对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宏观经济层面或外部经营环境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的披露上,有的公司以单独一节介绍报告期内行业的情况包括国家的政策变动、地区背景、相关的行政规则和文件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动等,也有的在公司总体经营回顾中一起披露。
在对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分析公司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困难。各公司主要集中披露的优势都是在公司报告期内完成的重大项目、合同、产品或核心的业务;另外对于新利润增长点的挖掘、科研创新、技术开发、营销策略尤其是人力资源的优势以及进出口业务的突出成果等国际市场的优势披露成为了此项披露的一个新的特点。另外,对由于经营环境和行业变化所引起的经营困难信息的披露则比之以往有更高的质量,比如:中材国际对公司存在的不足,在经营中尤其是拓展国际市场经营的困难进行了披露;贵州茅台对市场茅台酒的假冒情况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披露。而在披露的37家中有27家披露了针对这种经营困难或问题的对策。
在对公司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披露上,主要集中在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营运能力的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盈余利润等数据方面的分析;或者对相关核心业务、重大项目、产品良好的销售势头方面的文字描述;但都比较简单。披露汇总情况见图4-2

200871211102451577802.jpg

2、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其经营状况的披露
(1)有97%的公司按行业、产品或地区说明了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情况。
披露特征: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披露主营收入、主营利润的构成与去年的同比变动以及成本的同比变动。披露的详细程度则要根据公司所处的行业。如果是公用事业如电力生产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则全部来自于电力。总的来说仅有4家公司未披露来看,该项目披露情况不错。披露的130家公司中有42家公司介绍了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范围和主要产品的介绍。其中又有4家公司按业务具体分析了报告期内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变化的原因;2家公司披露了毛利变动情况并分析了原因;S上石化对关联交易定价,关联交易必要性持续性进行了说明;中化国际则按经营业务和按经营方式披露了三年的收入利润的构成。


披露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总额10%以上的业务经营活动及其所属行业的有5家;披露占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总额10%以上的主要产品并分项列示的有20家。

(2)所有公司中只有16家公司(占11.94%)披露了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的市场变化情况。主要是对业务或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行分析、与市场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的说明;宝钢股份对海外市场也作了介绍。

(3)有81家公司(占60%)披露了主营业务成本构成的变化情况,披露的特征见图4-3。
200871211102454677803.jpg

(4)有74家公司(占55.22%)对各种主要产品的产销数量和市场占有率情况进行了披露。
披露特征:在所有披露的公司中有61家公司都披露了主要展品或战略产品的产销量(占比80%以上),而且有海外市场的公司例如:同仁堂、青岛海尔等还披露了海外市场的出口情况;即使有一些公司并没有生产产品,如航空公司、电信公司或者服务类行业的公司还有房地产公司等也会对公司工作量和业务量进行披露和一定的分析。但是仅有13家公司披露了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对公司子公司经营产品产销量等变动进行披露的仅有2家。

(5)大部分公司在“与以前比有显著变化的说明原因”项中,分析了收入、利润、成本变动的原因。
披露特征:该项的内容大多都散落在各公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成本和净利润等的披露和分析中,并没有自成一项进行披露。其中有1家(广船国际)公司分析了非业务因素引起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有1家公司(中铁二局)分析了控股公司和子公司重大项目和关联交易引起的公司主营业务等的变动;有1家(华鲁恒升)公司分析了产品出口量的变动原因。

(6)有41家公司(占30.59%)对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情况进行披露或对公司推出或宣布推出的新产品及服务进行了介绍。但仅有8家公司披露了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有91家公司(占67.91%)披露了前5名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和前5名客户销售额合计占公司销售总额的比例,披露形式多为表格形式,仅有占比数据。尽管披露准则中并没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详细披露采购商和供应商的情况,不过在样本中有4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