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23
/ 2

 内容摘要:高校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小康大业,人才为本,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科技和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作为高校众多专业中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着力抓好制度建设、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才是关键。

  关键词:艺术设计 创新 人才 高校 教学研究

  2006年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小康大业,人才为本,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缺乏,仍是制约我国科技和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高校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IBM前任总裁曾说,你可以夺取我的财富,烧掉我的工厂,但只要你把我的人留下,我就可以重建一个IBM。比尔·盖茨也曾坦言:“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Microsoft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可见人才被摆在了首要地位。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那么,作为高校众多专业中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应如何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呢?笔者认为,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建设
  
  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旧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合现行教育体制的运行。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科学管理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都有很大差距。现阶段,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十分必要。因此,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根据各学校总体教学管理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订、修订和完善适合各学校或专业特点的各种教学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
  
  二、教学改革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应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要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设置等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
  (二)各种教学大纲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准确地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培养目标,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重点处理好人才培养规格与个性发展要求、具体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等关系。对于不同专业或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同一门课程,如素描课程,工业设计、动画、艺术设计等不同专业开这门课时,在定位上应有所不同。以不同阶段教学为例,第一阶段,同是静物素描,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方向的学生可以安排以画各种产品类静物为主,并且整体画和结构拆散画相结合,让学生在训练造型能力基本功的同时,能尽早接触专业领域涉及的内容,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基础;动画专业的学生可以安排画各种各样动物标本、各种器皿等场景静物;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的学生可以多安排画室内各种陈设和结构造型。到了后一阶段,产品设计方向的学生应强调产品创新设计素描,不能再依葫芦画瓢训练;动画专业的学生以动态人体训练和场景创新设计素描训练为主;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则可以多训练室内场景、室外建筑景观方面的创新素描。
  不同艺术专业同一名称的实践教学大纲,也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比如,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特点,在民俗采风、材料与工艺实习、专业考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上就有所不同。以生产实习为例,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学生主要到印刷厂、广告公司等单位了解印刷工艺、设计流程等方面的实习;产品设计方向的学生主要到各种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实习;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主要安排到各种室内外空间设计装修及园林景观施工工地,进行了解施工工艺、施工过程等方面的生产实习。(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力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倡导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针对不同的实践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互补学习。即便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民俗采风、专业考察实践环节,也应多开辟几条线路,满足教学需要。


  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满足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三是抓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任务和管理。毕业设计环节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知识深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学习阶段。应推崇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到企业或公司真题真做。同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规范管理,确保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高质量的产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工科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保障体系不能完全按照工科的要求硬性规定或死搬硬套,应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自身特点。
  (四)积极加强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建立校重点、省重点、国家重点,校精品、省精品、国家精品等不同级别的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保障,应大力选用“十五规划”或“十一五规划”“二十一世纪”以及近三年出版的“三类”教材。对于一些特色课程,能结合自己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特点,自编满足教学的教材。
  (五)建立导师工作室,积极推崇导师制。鼓励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指导相关学生参加不同类型设计竞赛和相关研究课题实践。如对于招贴设计、C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类型的设计比赛,可以由平面设计专长方面的老师来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对于产品外观设计等类型的设计比赛,可以由产品设计专长方面的老师来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对于室内外环境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类型设计比赛,可以由环境艺术设计专长方面的老师来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锻炼自己,培养创新思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个性特长得到更大发挥。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爱好,跨专业和方向指导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以及参加各种类型的设计竞赛活动。
  (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科研项目带进课堂或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老师的专业特长和个性,会体现在他的科研方向上,把自己的科研项目带进课堂,或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让科研很好地促进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大的施展空间。武汉工程大学设立的大学生校长基金项目,很多同学在申报的时候都是把指导老师的教学或科研项目中的子项目作为自己的校长基金项目申报,老师和学生互动,很好地促进了教学。
  
  三、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在人才的引进上,应特别注重学缘结构。单一的学校培养的人才会有很多局限性,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培养出的人才有不同的特色和长处。学缘结构丰富,人才类型便多,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次,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多为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比如,硕士毕业的老师鼓励其继续读博;不定期送老师外出中、短期课程进修;鼓励老师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等。对于新引进的教师应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教学辅导,确保新进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教学岗位,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一个称职的老师,还应重点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等方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读本》编写组.建设创新型国家.新华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