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本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教育品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7
/ 3
 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推动下,现代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要求,学校管理的中心,必须从外控式管理走向校本管理。近年来,我校加强校本管理,为推进民族中学教育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对校本管理理论的思考与探究
  
  校本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澳大利亚。进入80年代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校本管理逐渐成为各中小学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校本管理主要指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学校的管理工作根据学校的情况,以学校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结合学校周边社区环境,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自主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办学特色,确定学校的组织行为和管理行为,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和办学效能。
  以校为本的管理,其核心目的就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实践,带有科学选择性和创新性,需要我们在选用管理模式时,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完善。
  
  二、校本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坚持“以人为本”的校本管理,校长必须落实依法办学、自主发展、自我约束与社会监督的辩证一致。作为校长,我们有责任去思考并努力去实践,探索在现实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理想的校本管理的正确途径。
  
  (一)构建校本发展思路,促进学校发展
  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历史沿革、所处社区环境,确定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沛鸿民族中学的前身是广西军区珠江子女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今天,又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唯一一所民族中学。我们坚持“在继承中求稳定,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创造中求升华”的工作思路,走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显校之路,努力把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打造成为“人本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教育品牌,成为民族教育的精品。学校向社会郑重承诺:“关爱和培养好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学校发展的目标方向定位后,我们层层解读,使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共识,坚持“育人为本,重在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兑现我们的承诺。“将各民族学生培养成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既有民族气节,又具时代风貌的高素质沛鸿人”成了大家的共同追求。
  
  (二)在科学的学校发展观引领下,形成沛鸿民族中学办学特色。
  学校经历了45年实践、探索,光荣传统代代相传,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近年来,在科学的学校发展观引领下,学校在诸方面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更为鲜明,得到社会的认可。
  1.集体智慧的结晶——创“五性”办学特色。
  ①纪念性:彰显学校人文特色。雷沛鸿先生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先驱,他倡导的“教育为公、学术为公、天下为公”的教育思想和他爱国忧民、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及“行为世范,学为人师”的严谨治学精神,是我校宝贵的人文资源和精神财富。学校以“教育为公,不忘百姓,尊师爱生,手脑并用”(雷沛鸿先生语)作为校训,组织《沛鸿教育思想研究》市级科研课题,凝聚全区“雷研会”教育专家智慧,研究雷沛鸿先生的教育思想,弘扬沛鸿精神,经营沛鸿教育品牌。
  ②民族性:凸显学校民族特色。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作为壮族自治区首府唯一的一所民族中学,我们定位是成为培养民族人才的民族教育窗口学校。要为发展民族教育,繁荣民族经济作贡献。
  ③实验性:创教改实验、科研兴校特色。学校吸取雷沛鸿先生教育思想中创造性的精髓,积极进行教改实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坚持科研兴校,建设学习型学校,学校先后获得了“广西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学校”、“广西科技教育示范校”等称号。
  ④综合性: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着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开展,做到学校发展“综合实力+特色”,教师发展“综合素质+风格”,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特长”,使学校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示范校。
  ⑤开放性:创教育资源、教育空间开放特色。教育资源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交流合作,共谋发展。近三年,学校接待国内外近200所学校校长、教师来校学习交流,同时,吸纳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发展,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双向开放。教育空间开放。学校通过与北京四中网校合作办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拓展教育空间。
  通过创“五性”融为一体的办学特色,努力将沛鸿民族中学打造成群众满意的“人本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教育品牌。
  2.民族办学成为主要特色在学校凸显。
  ①学校建筑凸现壮族文化风格。学校建筑群保留壮族坡屋顶,翘角屋檐的特色。学校主要建筑均以壮锦或壮族铜鼓造型装饰。校大门的《青春·阳光·未来》浮雕,融汇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及广西经济、壮族文化等29个代表性特点。

  ②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学校现有少数民族学生100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4%。有壮、瑶、侗、满、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干部、教师86人,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0%。学校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教师,通过校本培训,“压担子”和上送市级学习培训等,提高民族干部和教师素质。在这个3300多入学校的民族大家庭中,师生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③扶持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学校认真落实南宁市和自治区对民族学生政策补贴资金,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对部分困难学生给予减免学杂费。对2004年入学的20名品学兼优、生活困难民族学生,学校给予他们减免学杂费、住宿费,并给予每人2000元学习补助,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
  ④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在选修课、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民族文化特色,积极开展富有民族特色课改教学活动,丰富学校课程资源。
  ●开设《民族常识》、《民族器乐欣赏》等选修课。
  ●开发以民族体育为基础的微型校本课程:《毽球》、《竹铃球》、《珍珠球》、《板鞋游戏》、《民族健身操(啪啦啪啦舞)》、《武术操》、《抛绣球》、《跳大绳》、《天地球》等。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民委把学校定为自治区民族体育毽球项目训练基地。
  ●组建民族艺术团:弘扬民族文化,组建学校民族艺术团,有民族器乐、民族舞蹈、民族唱法三个训练组。●开展民族文化课题研究性学习:如《南宁国际民歌节对南宁经济的推动作用》、《民族服饰研究》等课题。民族服饰、民族手工制作小组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绘画、书法作品赛,24人分别获奖。
  ⑤发挥优势,支援边远地区发展民族教育。一是接收民族生、民族教师来校学习、培训;二是到边远民族地区支教。
  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民族气节又具有时代风貌的高素质沛鸿人。学校以中华民族精神之魂“自强、厚德、和谐”为核心内涵,打造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人文品位。
  ⑦加强中学民族教育研究,创造性推进民族中学发展。学校承担并开发国家级“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子课题《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纪念性、民族性办学特色研究》的课题研究,以课题为载体,从理性认识到实际操作,努力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作贡献。
  
  (三)校本管理变革和校本教研的新生
  校本管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对人个性的尊重,倡导高素质、多层次的教育发展目标。近年来,我校按照“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显校”的治校方略,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制定了校本教研“五个一”制度。校级领导教研“五个一”:即深入一个年级;承担一项科研课题;参加一个教研组活动,当好学科教改带头人;上好一门课或开一个讲座;每学年撰写一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并发表或获奖。教师教研“五个一”:每学年上好一堂教改示范课或研究公开课;成功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开一门选修课或活动课;参加一项科研课题;每学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发表或获奖。校本管理促使校本教研迈上新的台阶。
  1.校本管理使学校教研工作重心实现三个转移。
  ①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由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承担了《初中、高中语文新教材学法指导实验与研究》等五个课题,教研组以课题为载体,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组织老师开展教研活动,关注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更注重研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努力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凭借心理、方法、环境这个成功学习“金三角”来实现最有效的学习。
  ②由以灌输为主的指导性教研,转向以教学实践探讨为主的反思性教研。学校领导和教研组负责人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以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
  ③由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让教师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实现在尊重中交流、在碰撞中领悟、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
  2.扎实规范而又充满生机的教研活动提高了我校教研水平,搭建起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实践的平台。
  仅2004年我校语文组、体育组、数学组均被评为南宁市优秀教研组;语文组李睿、钟家荣老师均获南宁市优质课竞赛决赛一等奖。体育组教师最年轻,却承担了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在近两年的教研活动中,有5位教师获自治区、南宁市优质课一等奖。数学组开设教学论坛,互动研讨,集思广益。教师们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发展潜力。
  3.校本教研实践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①冲破时间、学科壁垒,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教师、高中学生共分设200多个子课题。如《南湖水质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参加了瑞典国际水资源大会;《关于江南区工业发展的调查研究》、《研制水火箭》两个课题组于2004年11月在全国中小学整体改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上现场展示,受到与会专家高度赞扬。2003!2005年,我校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名列南宁市前茅,获得市最高奖励。

  ②以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开设综合实践课,创设各科适合学生兴趣要求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大平台。
  劳动技术教育类课程:航模、陶艺、贴画、机器人竞赛等。
  社区服务类课程:社区历史调查、南博会问题研究、拒绝毒品等。
  社会实践类课程:邕江、南湖水质调查、废旧干电池与环保、生态与旅游、军事训练等。
  ③开发学校微型选修课,丰富课程资源,让学有余力的特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学校12个教研组开发92个微型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分为民族特色类、学科拓展类、学科活动类、心理健康教育类等。
  语文百花园课程学生,创办了“沛鸿文学社”,出版《沛雨文学》、《黄土地》和《鸿墨》校刊。英语竞赛课程学生,在南宁市首届英语故事大赛中,2人获一等奖。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54人次、省级1072人次、市级571人次。
  4.教师在教科研实践中迅速成长,成就了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在坚持校本教科研为主体的先进理念的倡导下,教师们正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更高标准迈进。近三年来,近百名教师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南宁市级“优秀教师”等各类荣誉称号,教师发表或获奖的论文300余篇。教师们做到厚积薄发,在各级各学科竞赛中屡获奖励,其中国家级67人次,自治区级233人次,市级118人次。
  校本管理的实践研究,使学校得以持续发展。近年来,学校20多次承担南宁市、自治区、全国大型教学研讨活动,还分别接待日本、越南、法国、美国以及国内台湾地区、北京、宁夏、内蒙、新疆等25个地区、省、市教育专家,近200所兄弟学校同行到校参观考察。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办学成果进行了近90次的宣传报导。学校获得了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自治区中小学论文撰写优秀学校、南宁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40多项市、自治区、国家级荣誉称号与表彰,进入南宁市首批教育品牌名校行列。
  打造“人本化、民族化、大众化”教育品牌是艰苦的过程,校本管理理易行难,任重道远,还有很多的问题、困惑等着我们去思考,去解决,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继续去实践去探索。我们将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积极努力,为中华民族振兴开创民族中学教育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