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拉压矫形与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21
/ 1

刘大力 张 俊 李 朝 贾廷全 张俊林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中较易见到的一种潜在性发展趋势的疾病,其发展过程对儿童形态发展影响极大,部分儿童可导致严重的脊柱侧弯伴扭转,形成剃刀背脊柱结构。我科自1993年始在矫治继发性脊柱后凸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矫治观察了部分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经6~12个月以上的回访,效果稳定。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患者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X线正侧位片确诊。男13例,女30例。年龄最大36岁,最小12岁。患者胸段至腰段均发生不同程度的“S”改变。右侧隆起30例,左侧隆起13例。Cobb′角<50° 33例,>50° 10例,其中7例有轻度脊背痛,5例活动不便。病程<5年27例,5~10年12例,>10年4例。
1.2 矫治方法 ①渐进拉压矫形。②渐进纵向拉压配合横向加压矫形,矫治过程为矫形-恢复-矫形-目标。通过JQ-I型脊柱牵引机配合特定正骨手法实现。每次5~10 min,每周2次,6~10次为一治疗周期。③稳定病情和巩固疗效以家庭牵引为主;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医疗体操,有目的的发展相关肌群肌力,通过引体向上等重力垂直运动强化两侧肌的相对均衡[1]。
1.3 临床疗效评价 本组患者为自身对照观察,内容包括侧弯曲度改变(X线Cobb′角的前后变化)、身高的改变、脊柱两侧肌高低变化的改善。优良:侧凸Cobb′角改善>10°,身高增加>3 cm,脊柱对侧肌改善在2 cm+0.5;满意:侧凸Cobb′角改善在5~10°,身高增加1~3 cm,脊柱对侧肌改善在2+0.5cm;不满意:侧凸、身高及剃刀背高度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43例患者经过拉压矫形治疗2~5周,平均3.5周,结果优良19例(44%),满意14例(33%),不满意10例(23%)。
3 讨论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一种渐进性疾病,由青春期开始发现,临床上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使得 该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部分患者施行手术矫治后仍不满意。渐进拉压矫形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与运用中形成的,是骨盆牵引技术与中医正骨的结合产物[2],最初用于脊柱后凸的矫治[3],后来在实践中我们运用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身上同样也获得了满意疗效。渐进拉压矫形特点是在充分加强有限距离内(C7~S1)长度,脊柱纵向张力的同时以中医正骨手段,通过垂直的同步加压,部分患者尚施加横向压力,产生物理运动效应,从而使脊椎的轴线发生改变,通过这种对肌肉韧带及关节结合处的生物力学作用,刺激了脊柱两侧肌群,同时也充分影响到了肋椎关节与椎间关节而形成一种新的动态平衡[4],这样改变了以往单纯牵引状态下只有牵张应力增加而没有椎间关节及肋椎关节所受到的影响和作用力,特别是早期的轻度(<30°)脊柱扭转状态。而这种牵张应力配合手法的同步效应明显地影响脊椎的扭转结构及脊柱两侧肌高低不均衡的现实。本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增加了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矫治手段,明显提高了临床保守矫治的质量与范围。特别对早期儿童(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采用阶段性专业矫治,配合合理的医疗体操,将会有效控制侧凸的发展,使其对儿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实践中我们充分看到,Cobb′角的45°侧凸,矫治反应理想,效果明显;脊柱两侧高低差小,即剃刀背形态变移小的疗效满意;发育期的较成熟定形期的疗效满意。
  临床矫治操作技术应综合患者身体的状况,试验性矫治时的适应情况,牵引应力,手法力度,同步效应最佳时机的挤推等,因为这些都直接影响矫治效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哈尔滨 150080

参考文献

1 田纪伟.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非手术治疗.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4:57
2 刘大立.拉压整形与临床应用实践与作用机理.中国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05
3 刘大立.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渐进拉压正骨矫治与应用原理.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6:37
4 周秉文.脊柱侧凸患者术前侧凸反悬吊牵引矫正.中华外科杂志,1989,27(7):474


本文来自: 医学论文(yxlw.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xlw.org/html/lc/kangfu/20090913/2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