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全纳性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3
/ 3
摘要:学习障碍儿童作为一个显著的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在全纳教育理念下他们更为我们所关注。从教师、学生、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全纳性教学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笔者的一些观点,以期进一步推动全纳教育理念的实施。

关键词: 学习障碍;全纳性教学;教师;学生;教学策略
  
  一、引 论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提出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其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的广泛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学校要消除歧视、反对排斥并提供优质教育。此后,各国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贯彻这一教育理念,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全纳教育将所有的儿童看做一个整体,不分差别地平等看待,给予每个儿童相适应的教育和指导。这无疑是特殊需要儿童的一大福音。可是,国外调查资料表明,学习障碍儿童人数占学龄儿童总数的4%~6%,在某一项或多项功课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有13%。我国杭州地区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在校学生中有17%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可见,相当数量的学习障碍儿童的存在,严重地困扰着教育的发展,尤其影响着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这种特殊需要的儿童群体并非像盲聋儿童那样身体上有所缺陷,他们的身心是健康的,只是在一些注意因子、记忆因子等认知方面发展有所不平衡,因此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全纳性教学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学习障碍儿童是特殊需要儿童类型中的一类,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LD)又称学习失能、学习困难等,是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但是学业成绩低于其潜在能力的一种特质性病变的总称。虽然LD儿童在某些方面有共有的特征,但这种群体属于一种异质性障碍,个体之间的特征具有不一致性。1963年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提出学习困难的概念以来,人们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研究分析并取得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研究刚刚起步,并且其相关研究目标大都局限在“矫正”与“补偿”,而未放眼于“预防”与“改善”,也可以说,在这一领域还存在研究的空白。本文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全纳性教学试从课堂的视角从教师、学生、教学策略三个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进一步推动全纳教育理念的实施。
  
  二、全纳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三位一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由教师、学生、及教学策略组成的一个动态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全纳课堂是全纳教育中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环节,创建一个理想的全纳课堂无论对于LD儿童还是对于其他儿童都是十分关键的。
  1.全纳性教学的实施者:教师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该在知识储备、素质修养、人生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武装自己,全面贯彻全纳教育理念,为更好地实施全纳教学做好准备,为使每一位LD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知识储备上,小学生学习障碍成因的复杂性注定了其存在的长期性、多样性以及必然性,而全纳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今后的小学教师不仅要充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学习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特别是有关特殊教育的知识,这样才能根据班级中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个别施教计划。不仅让每个正常孩子的潜能得以发挥,而且还使每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得到发展。总之,教师应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关键人物。
  在素质修养上,教师应该有高尚的师德,做到不歧视LD儿童,用博爱的心来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LD儿童的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另外,教师应该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成败坦然处之。有对生活、工作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形成追求精神幸福的价值观。教师还要加强创新力、意志力、忍耐力的培养等。因此,教师任重道远,需要用心来诠释全纳教育的理念。
  2.全纳性教学的主体: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教育实施的对象,也是自我学习的主体。我们这里主要是指小学阶段的LD学生。学习障碍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排他性。② 相比与正常儿童,LD学生有显著的表现特征,诸如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不好、多动、忧郁、沉默寡言、自卑、人际交往障碍、学业成绩不理想等。因此,他们在家长教师眼里是所谓的老大难。但是,卢梭说:“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我们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我们成人要积极地挖掘他们的潜力,而对于他们自身,也应该从重新审视自我、树立自信心,学会交往等方面来努力实践自己。
  首先,学障儿童应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重新审视自我,认清自身哪方面有缺陷,主动弥补。一时不优秀并不代表将来不优秀,爱因斯坦、牛顿、李光耀等都是成功的LD儿童。找准自己的兴奋点,积极地在各方帮助下挖掘自己的潜力。其次,LD儿童要自觉培养自信心。只有自己认可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做好一件事后奖励一下自己,以后更要努力。一件事失败后,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气不馁。再次,LD儿童要学会交往,用心来生活,用心来对待没有个人,做到在全纳课堂中共同和谐的学习。另外,LD儿童要以乐观的心态来学习生活,经常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纳性教学的工具: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介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无形的和有形的纽带,包括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教师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学策略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的策略来回报教师,从而两者达成教学目标的共识。在全纳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策略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但是往往LD儿童被忽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名听客。有针对性地应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作用于全纳课堂,从而使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和交流。
  (1)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也可以称为课堂心理气氛,即班级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课堂气氛有两种基本类型,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气氛和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气氛。我们提倡积极的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气氛的基本特征是课堂情境符合各种不同需要的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产生了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这样LD儿童能将自己愉快地融入其中,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做到:第一,教师要有威信,无论对正常儿童还是对LD儿童都能做到一致的有奖有罚。第二,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第三,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情有趣,调动学生特别是LD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第四,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相应地安排教学。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学生间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往往会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学生之间关系看,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使课堂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风气。课堂中应处处体现民主、平等、友爱,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要注意发扬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使全班的人际关系十分健康和谐,同学们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生活成长。
  (3)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
  我国学者华国栋指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③ 1993年出版的《个别化教学》作了更为详细的定义,即“个别化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每门学科的学习过程,按照学生各自的速度来组织。教学是不分年级的,以使每个孩子在学习每门学科时,根据他能力许可的程度前进。”④ 这主要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教学活动,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实况出发,将两种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教学。差异教学是异中求同,而个别教学是同中求异。针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正常特点,我们可以按常规来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他们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在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辅导,以弥补其基础学力,使其提高学习成绩。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每天不同的变化建立学习档案,记录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特别是LD儿童,要注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全纳性学习强调不要把学生按类型分成不同类别,所有的学生应该在一起学习,只是每个人有各自的学习进度,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来展开教学。⑤
  (4)合作学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全纳学习中,合作是学习的基本存在形式,学习者的多样性合作创生了体现学习生命存在整体关联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坚持开展基于小组的合作,最终达到知识、经验和意义与价值的完整统一,实现全纳性学习的基本价值。这里强调应在教师的相关指导下,组内开展正常儿童帮助LD儿童的学习活动,组间开展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整个班集体的进步。
  全纳教育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对于学习障碍儿童这种特殊需要的群体,必须配置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设施。例如教室内禁止贴一些颜色鲜艳的图片,教学设备最好有相应的人身保护措施等。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资源教室,隔一段时间组织心理教师或特教教师对其进行辅导等等。总之,校方和老师要考虑周全,这样才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另外,慎重评价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是比正常儿童较敏感,因此对他们进行评价要注意:多表扬和鼓励并且方式要多样化。若需要对这些儿童进行批评则要特别慎重。学业成绩评价也应采取辩证的态度,不能与正常的儿童比分数高低,建立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一个评价体系。
  
  三、 结 语
  
  在实际教学中,学习障碍学生成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边缘群体。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状况为学习障碍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支持体系,在教师、学生、教学策略等方面为这些学生提供教育帮助和支持,充分关注这类人群的特殊学习需要,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发展。

  
  注释
  ①王道俊,汪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50页
  ②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77页
  ③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
  ④王三阳:《新课程改革呼唤孔子的教育思想(上)》
  ⑤韦小满:《英国的残疾人与全纳性学习》,《现代特殊教育》2001年第1期,第47-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