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乡土自然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01
/ 1

作为贵报的一名海外忠实读者,在拜读了贵报关于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提出的“城市生态设施建设十大战略”(2002年11月18日第十一版《绿色生活》)的报道之后,感受颇深。虽然这种战略思考还处于构想阶段,但一定会对我国今后的国土规划和城乡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战略构想之(二)”讲到的实际上是乡土自然问题。欧洲的田园景观和日本的里山自然,都是经过城市化过程的洗礼之后而定型并保留下来的。在此,笔者想结合日本里山自然之保护现状,谈谈个人的想法。

近年来,在日本的各种报刊中,“里山”一词频频出现。所谓“里山”,是指村落周围的山林及其环境的总称。实际上,里山是相对于深山而言的农村景观。可以说,里山所处的是一种人文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既有池塘,农田,又有人们平素生活过程中离不开的林子——里山林。在日本,发挥里山的环境效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发动广大市民阶层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活动,以达到维持和经营里山的目的,并以“里山产业”的形式固定下来,已成为今后努力的目标。

在我国,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传统的乡土自然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冲击。人们在享受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这种“破坏性建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重新审视乡土自然的价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乡土自然作为一种风土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乡土自然所附着的风土色彩和蕴含的文化氛围,是任何城市环境都无法替代的。在现实世界里,乡土自然与当地居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契合关系,除为当地居民提供正常的生计场所之外,还附带一种可以称之为小生计的产物。就是说,经济上的考虑并不多,玩耍的色彩则很重。当地居民置身于乡土自然中,切身感受到自然循环的力量、四季的变化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乡土自然所固有的快适性,也成为现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一种源泉。城市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到乡土自然中来寻找乐趣,充实自己。

乡土自然作为一种次生自然,其生态学上的价值也不可忽视。长期以来,乡土自然的形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得以维持下来。这在生态学上属于一种良性的干扰过程。放弃对乡土自然的适当管理,中止这种干扰过程,有可能导致乡土自然本身在生物多样性上出现危机——经年累月已经适应了乡土自然环境的一些所谓人里生物种,诸如许多伴人植物或昆虫,有可能从此消失或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