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快速康复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杨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法,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法,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受试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两组受试者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理念,能取得满意成效。此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快速康复理念;肝脏部分切除术;应用情况

肝癌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最近几年此类疾病发生概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为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受到手术麻醉以及放置各类引流管之影响,患者在术后通常会表现出程度不一的疼痛感。这种情况不但对患者自身造成诸多痛苦,另外也会引发睡眠质量下降、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系列性严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疾病转归。由此能够看出,使用有效方式,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为外科术后患者住院的基本需要。对患者开展专业的疼痛管理方法,为实现快速康复的重要举措。

为了全面分析快速康复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病患应用了快速康复方法,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为肝癌,需要接受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在此其中男患者共计62例,女患者38例。年龄区间为37.52-71.64岁,平均年龄为50.37±1.52岁。现依照就诊顺序,将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每组50例。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护理。在手术前6小时禁水、术前12小时禁食。并在手术前24小时对病患开展常规化手术指导工作。口服泻药或者清洁灌肠。术后等到排气之后予以拔除胃管并进食,术后2-3日移除导尿管并使用镇痛泵自行按需镇痛,观察组受试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方法,详情为:在手术前3日对患者和家属讲述和快速康复外科有关的知识和护理举措,同时告知受试者疾病发生原因和有关治疗方法,详情为:

第一、在手术之前医务人员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予以讲解。目的在于积极提升病患和家属对于疾病治疗护理依存度有效缓解不良心理,并且更好的配合治疗。

第二、患者手术前6h患者需要禁食水。

对患者开展手术,并在术中为患者留置导管。

等到麻醉苏醒之后可移除胃管,并对患者使用浓度为10%的GS溶液250ml,完成手术后12小时可进流食1】。同时对患者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和肠道益生菌制剂,并依照病患自身耐受水平,逐渐将流食过渡至清淡的正常饮食。在术后24h病患可下床活动,同时按照患者自身情况逐步增加下床的活动。每天保持在40min以上。等到患者麻醉清醒之后,应当移除尿导管,利用多模式与阵痛出现对患者使用镇痛泵之外,可让患者经口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病患在手术后均应使用抗生药物,并且在手术中常规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与引流。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受试者、住院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

1.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x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受试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两组受试者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两组受试者术中和术后相关资料对比情况[x±s]

小组类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下床活动时间(d)

肛门排气时间(d)

排便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n=50)

224±86*

152±54

1.6±1.0*

2.8±1.3*

3.4±0.9*

5.4±2.1*

对照组(n=50)

185±58

150±37

2.9±1.5

4.2±3.0

4.6±1.7

8.3±1.5

t

7.565

2.521

12.251

5.261

6.251

9.33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疼痛反应为机体对于损伤以及修复过程中的复杂性反应。当前其已成为了继血压、呼吸、脉搏以及体温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大生命特征。临床中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所造成的疼痛程度较高,且这种手术耗时较长。

术后疼痛为一类急性疼痛,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手术之后12-24h之间。因为受到剧烈性疼痛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不愿进食、咳痰以及拒绝早期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患的机体功能迅速恢复造成影响。所以说,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头痛管理为确保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所在2】

使用常规康复方式对患者实施干预,评价患者基本情况时间长,如果在此期间,遇到紧急情况,则会影响诊疗效果。若未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使用有效措施。则有可能造成病情延误现象。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措施,则会加重患者病情。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情况还会造成医疗资源不合理使用。进而产生大量医疗资源隐患,所以说,实施多学科协作,已经成为了当前一种趋势,其优势也越来越显著。

快速康复模式成员包含医生,护士与康复医生,首诊医生为团队中第一个接触患者的成员,他们可以在疾病损伤期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为预防并发症出现和制定治疗计划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同时做好患者的疾病康复计划。医务人员为患者安排住院时间,如有必要实施转诊。联系好上级医务机构,令患者家属和患者在短时间内取得最公允的检查结果。

手术后疼痛为造成病患术后不适的重要因素。术后实施有效镇痛,为快速康复外科的重要举措。快速康复外科利用多模式对患者予以镇痛,除却使用了传统的镇痛泵之外,也应在患者术后早期给予硬膜外导管持续性阵痛或者对患者使用小剂量非甾体类镇痛药以及阿片类镇痛剂。术后积极镇痛能够全面减小患者术后应激,进而缓解手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现象。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并能够令患者实现早期下床。快速康复理念主张对患者手术后6h床上活动,术后24h下床活动。此举能够全面提升患者机体携氧量,刺激呼吸运动,可加速机体血液循环,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外源性感染机会,全面促进了胃肠功能恢复愈合。

快速康复理念,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追求患者住院期间内获取最大利益。此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丁蔚, 张峰, 李国强, et al. 快速康复理念在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应用[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1):32-36.

【2】韩伟, 岳清, 严京哲, et al.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1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