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急性肾、输尿管结石对肾 周水肿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超声诊断急性肾、输尿管结石对肾 周水肿的分析

李晶玉

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定西 748100 摘要:目的:超声诊断急性肾、输尿管结石时肾周水肿的超声表现和临床价值。结果:探讨38例急性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可引起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肾周水肿。肾结石引起的肾周水肿部位与结石部位有明显对应性,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周水肿,以上下极多见。结论:急性肾、输尿管结石时肾周水肿因肾内压升高,尿液通过薄弱处所致;超声检查能鉴别各种肾周水肿,并能提供对这类疾病诊断的支持,为治疗、预后提供影像依据。

急性肾、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的常见急症,是引起急性尿路梗阻的主要原因。现就近几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超声检查,对发现肾周水肿病例进行分析、报道,旨在提高对急性肾、输尿管结石时肾周水肿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提供依据。 1.采用彩超诊断仪,根据病人胖瘦采用凸阵或扇形探头,频率2~3.5MHz。采用俯卧、仰卧或侧卧位,多切面、加压手法检查。怀疑输尿管结石患者使膀胱充盈300~400ml。检査中适当调节仪器聚焦、深度等条件。 本院共观察到急性肾、输尿管结石时发生肾周水肿38例,均无外伤史。其中肾结石16例,输尿管结石22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6~62岁,平均36岁。主要临床表现:突发腰部阵发性酸胀痛或绞痛,部分患者可向下腹部或腹股沟部放射,伴血尿,发作时间少于48小时。所有病例均经超声、Ⅹ线拍片或者排出结石证实。 2.结果 本文38例急性肾、输尿管结石伴肾周水肿病例,超声表现为:患侧肾脏外形不同程度肿大,体积较对侧稍增大,梗阻部位以上肾盂扩张,肾盏或肾锥体饱满 ,回声增强;肾包膜与实质分离,肾周可见月牙形、梭状液性暗区,透声佳。肾周水肿部位不统一,宽度约0.2~1.1cm;其中15例输尿管下段开口处可见喷尿现象。肾实质血流信号显示未见明显异常。 本文35例患者肾或输尿管内可见结石回声,2例经X线拍片发现结石;1例超声、X线均未显示结石,于检查后6小时排出结石。所有病例经抗炎、解痉等治疗后,肾周水肿1周内逐渐消失。肾结石部位与肾周水肿部位表现为:4例结石部位为上极,水肿部位为上极,5例 结石部位为中极,水肿部位以中极为主,向上极或向下极延伸,7例结石部位为下极,水肿部位为下极。输尿管结石部位与肾周水肿部位表现为:11例结石部位为输尿管上段,水肿部位为上极,下极,及上极+下极,5例结石部位为输尿管中段,水肿部位为上中极及下极,6例结石部位为输尿管下段,水肿部位为上中极及中下极。

3.讨论

肾周水肿为肾实质周围组织间隙内液体潴留。在梗阻性肾积水时肾盂内尿液可经不同通道分流:经肾窦部、穹隆部外渗到肾周;经肾静脉血流、淋巴管返流;经肾小管回流。急性肾、输尿管结石时,引起肾周水肿原因可能为:肾小球滤液不能排出,向肾间质及周围组织弥散,并在肾盏肾盂内蓄积,肾盏肾盂扩张,压力较高时,易致解剖最薄弱处肾盏穹隆部发生破裂,尿液经破裂处外渗到肾周围;或尿液进入肾盂间质,肾内压升高,管壁细胞损伤,尿液通过管壁外滲,沿肾周的结缔组织小梁渗出所致;另外,肾包膜与肾实质粘附较疏松,肾盂内压增高时,易造成分离而积尿于此缓解肾盂压。 本文观察显示,肾内结石部位与肾周水肿部位有一定对应关系。可能由于结石梗阻以上部位肾盂内压增高快而明显,易外滲到肾周相应部位。本文显示:肾上极结石一般水肿位于上极,而下极结石相应位于下极。而输尿管结石则无此对应表现,而以上下极多见。

肾周水肿的鉴别诊断:1)肾周囊肿为外伤或手术造成的尿液向肾周渗形成的包裹性囊肿,其壁厚,内透声好。2)肾周脓肿是肾包膜与肾筋膜间的脂肪囊发生感染形成的脓肿,肾脂肪囊内可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内有点状光点飘浮,部分有分隔带,壁厚,内侧壁较粗糙。3)肾周血肿为外伤或肾肿瘤破裂后形成,肾实质回声强弱不均,肾包膜回声不连续,可有肾脏断裂或移位等。故超声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周积液鉴别,并能正确显示肾周水肿位置、深度,可动态观察其变化,及时指导治疗,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检查方法。

本文有3例经超声未发现结石,其中2例经X线拍片发现,1例于检查后6小时自行排出。故认为对个别肥胖或肠道积气明显、输尿管结石显示困难患者可结合X线或CT等协助检查,有助于发现结石。由于大量尿液外渗可引起肾周感染,长期肾积水可使肾血流量降低,阻力指数升高。故对有突发腰部阵发性酸胀痛的可疑结石患者,超声检査显示肾盂分离、肾周水肿等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避免长时间梗阻引起肾组织的缺氧和萎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